白帝庙

· 苏轼
朔风催入峡,惨惨去何之? 共指苍山路,来朝白帝祠。 荒城秋草满,古树野藤垂。 浩荡荆江远,凄凉蜀客悲。 迟回问风俗,涕泗悯兴衰。 故国依然在,遗民岂复知。 一方称警跸,万乘拥旌旂。 远略初吞汉,雄心岂在夔。 崎岖来野庙,闵默愧当时。 破甑蒸山麦,长歌唱竹枝。 荆邯真壮士,吴柱本经师。 失计虽无及,图王固已奇。 犹馀帝王号,皎皎在门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朔风:指北风。朔(shuò)。
  • 惨惨:忧闷,忧愁。
  • 白帝祠:即白帝庙。
  • 荆江:长江中游湖北枝城到湖南城陵矶段的别称,因流经古荆州地区而得名。
  • 涕泗:眼泪和鼻涕。
  • 警跸:古代帝王出入时,于所经路途侍卫警戒,清道止行。
  • 万乘:指天子,周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
  • (kuí):这里指夔州。
  • (zèng):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
  • 荆邯:人名。
  • 吴柱:人名。

翻译

北风催促着进入峡谷,忧愁地去往哪里呢?一起指向苍山的路,明天要去朝拜白帝祠。荒凉的城邑秋天的草长满了,古老的树木野生的藤蔓垂着。浩荡的荆江远远地流去,凄凉的蜀客心生悲哀。迟疑地询问风俗,眼泪鼻涕怜悯兴衰。故国家园依然还在,遗民哪里又能知晓。一方声称天子出入的警备,天子拥有旌旗。远大的谋略起初是要吞并汉朝,雄心哪里只在夔州。艰难曲折地来到这荒野的庙宇,沉默哀伤愧疚当时。用破甑蒸着山上的麦子,高声歌唱着竹枝词。荆邯真是个壮士,吴柱本是经师。失策虽然已经来不及了,图谋称王本来就已很奇特。还剩下帝王的名号,明亮地在门楣上。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白帝庙展开,描绘了前往白帝庙途中的景象和自身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秋风、荒城、荆江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悲凉、沧桑的氛围,反映出诗人对历史兴衰和现实的感慨。他既怜悯故国家园的现状和遗民的无知,又对曾经的帝王和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和评判。诗中提到的荆邯、吴柱等人物,体现了诗人对不同人物的不同看法。最后强调帝王名号仍在,给人以历史沉淀和厚重感。整体意境深沉,情感复杂,蕴含着苏轼对历史与现实之间关系的思索。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