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张十七九日赠子由

· 苏轼
千戈万槊拥笓篱,九日清樽岂复持。 官事无穷何日了,菊花有信不吾欺。 逍遥琼馆真堪羡,取次尘缨未可縻。 迨此暇时须痛饮,他年长剑拄君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戈万槊:形容战争频繁,兵器众多。
  • 笓篱:此处可能指简陋的篱笆,也可能指战场。
  • 九日: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清樽:清酒,古代常用来庆祝节日。
  • 官事无穷:公务繁多,没有尽头。
  • 菊花有信:指菊花按时开放,寓意坚韧不屈。
  • 琼馆:仙境般的美宅,比喻理想的生活环境。
  • 尘缨:尘世的俗务,象征官场束缚。
  • :束缚,牵制。
  • :趁着,等待。
  • 暇时:闲暇的时候。
  • 痛饮:尽情畅饮。
  • :脸颊,这里指扶持。

翻译

战争的喧嚣中,简陋的篱笆前,重阳节的清酒还能再举杯吗?官场的事务何时才能有个头?菊花虽无言,却始终坚守着它的节令,不会欺骗我。身处那仙境般的理想之地,是多么令人羡慕,但在现实的尘世束缚下,我还不能完全解脱。趁着这难得的闲暇,应该痛快地饮酒,等到将来,或许能以长剑为伴,支撑你的脸颊,共度岁月。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战乱时期,与弟弟苏辙的相互赠答之作。诗中描绘了战争的残酷与官场的纷扰,同时流露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亲人的深深关怀。诗人通过“菊花有信”寓言坚韧的品格,表达对未来的希望。结尾处的“他年长剑拄君颐”则寄托了兄弟间的情感纽带,以及对共同度过困难岁月的期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观和对亲情的珍视。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