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秋,偶游宝山上方。入一小院,阒然无人。有一僧,隐几低头读书。与之语,漠然不甚对。问其邻之僧,曰:「此云阇黎也,不出十五年矣。」今年六月,自常、润还,复至其室,则死葬数月矣。作诗题其壁
云师来宝山,一住十五秋。
读书尝闭户,客至不举头。
去年造其室,清坐忘百忧。
我初无言说,师亦无对酬。
今来复扣门,空房但飕飗。
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
却疑此室中,常有斯人不。
所遇孰非梦,事过吾何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阒(qù)然:形容寂静。
- 云阇(shé)黎:云禅师。阇黎,梵语“阿阇梨”的省称,意谓高僧,亦泛指和尚。
翻译
云禅师来到宝山,一住就是十五年。读书时常关闭门户,有客人到来也不抬头。去年来到他的房间,清坐能忘却诸多忧愁。我当初没有多说话,禅师也没有回应酬答。今年再来敲门,空空的房间只有风吹之声。云已经消失没有剩余,柴烧尽了火也不再留。却怀疑在这房间里,是不是一直有这个人。所遇到的事情哪个不是梦一场,事情过去我又有什么追求呢。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与云禅师的相遇和回忆展开。通过描述禅师在宝山居住多年、读书时的专注以及与作者的交流场景,刻画出禅师的独特形象。诗中既有对过去相遇情景的怀念,也有对禅师逝去后的感慨,传达出一种世事无常、如梦似幻的感悟。“云已灭无馀,薪尽火不留”生动地表现了云禅师的离去以及那种消逝的感觉。整体意境清幽淡雅,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