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君实独乐园

· 苏轼
青山在屋上,流水在屋下。 中有五亩园,花竹秀而野。 花香袭杖履,竹色侵杯斝。 樽酒乐馀春,棋局消长夏。 洛阳古多士,风俗犹尔雅。 先生卧不出,冠盖倾洛社。 虽云与众乐,中有独乐者。 才全德不形,所贵知我寡。 先生独何事,四海望陶冶。 儿童诵君实,走卒知司马。 持此欲安归,造物不我舍。 名声逐吾辈,此病天所赭。 抚掌笑先生,年来效瘖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司马君实:即司马光,字君实。
  • (jiǎ):古代青铜制的酒器。
  • 冠盖:官员的冠服和车盖,这里代指官员。
  • 洛社:宋欧阳修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 才全德不形:出自《庄子·德充符》,指人的才华完备,德行不外露。
  • (zhě):红色。

翻译

青山在屋子上头,流水在屋子下面。中间有五亩的园子,花和竹秀丽而又有野趣。花的香气侵袭着杖和鞋,竹的颜色侵入酒杯中。一杯酒乐于享受余下的春天,一局棋消遣长长的夏天。洛阳自古以来多有贤士,风俗还很温文尔雅。先生躺卧不出门,官员们都倾心于洛社。虽说和众人一起欢乐,但其中有独自快乐的人。才能完备而德行不显现,可贵的是知道理解自己的人很少。先生独自干什么事,全天下都盼望他去陶冶。儿童诵读司马君实,走卒也知道司马。拿着这想要去哪里,造物主不放弃我。名声追逐着我们这些人,这病是上天所降的。抚掌大笑先生,这些年效仿哑巴不说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司马君实的独乐园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司马光的形象和影响力。诗的开篇就勾勒出一幅清丽的画面,青山流水环绕着园子,花竹繁茂充满野趣。接着通过花香竹色与杖履、杯盏的交融,营造出一种闲雅的意境。诗中还提到洛阳的文化氛围以及司马光的声望,他虽卧居不出但备受敬重。“才全德不形”展现了司马光的品德高尚。最后几句诗人述说了名声所带来的困扰,以及对司马光“效瘖哑”的一种打趣。整首诗呈现出一种高雅、宁静又略带诙谐的风格,表达了诗人对司马光以及这种闲居生活的思考和感慨。同时也通过对独乐园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自然与宁静的美好向往。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