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儿侄唱酬次韵五首

· 苏辙
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 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 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 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根牙:亦作“根芽”,这里指植物的根和嫩芽,比喻事物的根源、根由。 读音:gēn yá
  • 花实:花朵和果实。
  • 耘锄:耕田除草,亦泛指从事田间劳动。
  • 雨露:雨水和露水,比喻恩泽。

翻译

读书虽说不是坏事,不读书也自有一番美好。就像植物的根芽自然会有所区分,花朵和果实会随着时节而衰老。田间耕耘除草的工作不可缺少,不要担心雨水和露水会稀少。我钓鱼并不在于钓到鱼,只是将一根钓竿寄托在那江中的洲岛边。

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苏辙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前两句“读书虽不恶,不读亦自好”,看似简单却体现出一种对读书并非绝对功利的看法,读书不是唯一的价值追求,展现出了他多元的价值观。“根牙就区别,花实随时老”以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为喻,暗示世间万物都有其规律和发展轨迹,应当顺势而为。“耘锄不可无,雨露勿忧少”进一步强调人们应做好自己该做的努力,而无需过分担忧外部条件 。尾联“我钓不在鱼,一竿寄洲岛”是主旨句,通过描述自己钓鱼不在乎收获,而在乎置身洲岛自然之间的心境,形象地表达出苏辙淡泊名利,寄情自然,追求内心安宁自由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质朴,却富含深意,在日常意象和事理感悟中展现了诗人的人生哲学。

苏辙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