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半山亭:位于华山的一座亭子,通常用于休息或观赏风景。
- 巍巍:形容山势高大且雄伟。
- 莲峰:指华山的莲花峰,因其形状似莲花而得名。
- 太华:即华山,古代称西岳,与东岳泰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并列为五岳。
- 凭栏:倚靠栏杆,此处指站在亭子里。
- 红日早:指太阳刚刚升起。
- 回首:回头看。
- 白云低:形容云雾缭绕,仿佛贴近地面。
- 月中老:松柏在月光下显得古老苍劲。
- 物外:超脱世俗,形容环境幽静远离尘世。
- 禅师:佛教中的修行者,这里可能指隐居的高僧。
- 吟绝:诗篇或歌曲达到极高的境界。
- 千古:时间长久,永恒。
- 指人迷:指引人们陷入沉思,让人迷失于美景之中。
翻译
站在半山亭上,眼前的华山峰峦巍峨壮观,莲花峰与太华山齐平。清晨,阳光透过栏杆洒落,回首望去,连绵的白云似乎触手可及。月光下的松柏显得格外古老,山间的猿猴发出悠远的啼声,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当禅师吟诵完他的诗篇,那意境深远,让后人千百年来都为之沉醉和迷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半山亭上所见的华山壮丽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哲理思考。通过描绘日出、云雾、松柏和猿啼等自然景象,诗人展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神秘。而禅师的吟唱则寓意着超越世俗的精神追求,引导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人生的深邃与无常。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既有直观的视觉描绘,又有深远的内心体验,体现了苏轼诗词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