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影答形

· 苏轼
丹青写君容,常恐画师拙。 我依月灯出,相肖两奇绝。 妍媸本在君,我岂相媚悦。 君如火上烟,火尽君乃别。 我如镜中像,镜坏我不灭。 虽云附阴晴,了不受寒热。 无心但因物,万变岂有竭。 醉醒皆梦耳,未用议优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青:丹和青是我国古代绘画常用的两种颜色,借指绘画。
  • 妍媸(yán chī):美和丑。

翻译

用颜料描绘您的容貌,常常担心画师技艺不精。 我依靠月光下的灯光出现,与您相互映照,两者都奇特绝妙。 美丑本在于您,我怎会去谄媚取悦。 您如同火上的烟,火灭了您就消失了。 我如同镜中的像,镜子坏了我却不会消失。 虽说会随着阴晴而有所依附,但完全不受寒热的影响。 没有心思只是顺应外物,即使千变万化又怎会有尽头。 醉酒和清醒都如同梦境罢了,不用去议论优劣。

赏析

这首诗以独特的意象和深刻的思考探讨了形与影的关系,富有哲理。诗中苏轼将自己和对方分别比作镜中像和火上烟,形象地表达了两者的不同特性。火上烟随火灭而消失,象征着某种短暂和易逝;而镜中像不受镜子损坏的影响,寓意着一种相对的永恒。诗中还提到美丑在于对方,自己不会谄媚取悦,体现了作者的独立和坚定。最后,作者认为醉醒如同梦境,不必议论优劣,表达了一种对人生的超脱和豁达的态度。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通过对形与影的描绘,传达了对人生和世事的深刻理解。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