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往终南和子由见寄

· 苏轼
人生百年寄鬓须,富贵何啻葭中莩。 惟将翰墨留染濡,绝胜醉倒蛾眉扶。 我今废学如寒竽,久不吹之涩欲无。 岁云暮矣嗟几馀,欲往南溪侣禽鱼。 秋风吹雨凉生肤,夜长耿耿添漏壶。 穷年弄笔衫袖乌,古人有之我愿如。 终朝危坐学僧趺,闭门不出闲履凫。 下视官爵如泥淤,嗟我何为久踟蹰。 岁月岂肯与汝居,仆夫起餐秣吾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鬓须:头发,这里指人的寿命。
  • 何啻:岂止,不止。
  • 葭中莩:比喻微贱之人,出自《诗经·秦风·蒹葭》。
  • 翰墨:毛笔和墨水,代指文学创作。
  • 蛾眉:女子的眉毛,这里借指美酒。
  • 寒竽:滥竽充数中的“竽”,比喻无才之人。
  • 涩欲无:形容乐器或嗓子因长时间不用而变得生涩。
  • 岁云暮矣:指时间接近年底。
  • 南溪:可能指苏轼家乡的溪流,隐逸之地。
  • 耿耿:形容心情不宁,失眠的样子。
  • 漏壶:古代计时器。
  • 衫袖乌:形容衣袖因长期写字而沾染墨迹。
  • 古人有之我愿如:意指古代那些专心致志的人,我也希望能如此。
  • 僧趺:佛教徒盘腿打坐的姿势。
  • 闲履凫:悠闲地像野鸭一样漫步。
  • 泥淤:泥土中的烂泥,比喻卑微的地位。
  • 仆夫:家里的仆人。
  • 踟蹰:犹豫不决。

翻译

人生短暂就像头上的白发,富贵又算得了什么,不过是如同芦苇丛中的微小生物。我只愿用文字留下痕迹,胜过沉迷于美酒被人扶持。如今我学业荒废,就像不会吹的乐器,长久不用已生涩。眼看一年将尽,感叹时光匆匆,想去那南溪陪伴禽鸟。秋风带着雨,带来肌肤的清凉,夜晚漫长,失眠时只能听漏壶滴答。整日挥毫,衣袖都被墨汁染黑,希望像古人那样专注。我整天严肃坐着,模仿僧人打坐,闭门不出,像野鸭般自在。看待官职地位,就像看烂泥一样,我为何还在这里犹豫不决?岁月不等人,仆人催促我去用餐,喂饱马匹。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富贵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人自比为“寒竽”、“僧趺”,流露出对自己学术状态的反思和对清静生活的渴望。他以“终朝危坐”、“闭门不出”表达对官场的厌倦,以“下视官爵如泥淤”揭示出对世俗名利的淡泊。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暗示了他对未来的思考和决定。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和艺术追求。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