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子台:又名戏马台,在江苏铜山县南。相传为战国时宋人惠施所筑。
- 梦蝶庄生:即庄周梦蝶的典故,庄生即庄子。
翻译
观赏鱼儿的惠子台已经荒芜埋没了,梦蝶的庄生的坟墓树木也已到了秋天。只有那清清的淮河可供四方眺望,年年依旧背对着城邑流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惠子台的荒芜、庄生冢木的秋景以及清淮水流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历史沧桑之感和亘古不变的自然景象的对比。惠子台作为曾经的遗迹如今已芜没,庄生墓的树木也呈现出秋的萧瑟,暗示着时光对人事的消磨。而唯有清淮水,始终静静地流淌,年年如此,仿佛无视时间的变迁,也从侧面衬托出自然的永恒。整体氛围略显惆怅,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永恒的感慨与思索。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 》 —— [ 宋 ] 苏轼
- 《 叶涛致远见和二诗,复次其韵 》 —— [ 宋 ] 苏轼
- 《 孤山二咏,并引柏堂 》 —— [ 宋 ] 苏轼
- 《 雷州八首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十二月二日作三首酒醒又作二首 · 其二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 [ 宋 ] 苏轼
- 《 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 》 —— [ 宋 ] 苏轼
- 《 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