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潘三失解后饮酒

· 苏轼
千金敝帚人谁买,半额蛾眉世所妍。 顾我自为都眊氉,怜君欲斗小婵娟。 青云岂易量他日,黄菊犹应似去年。 醉里未知谁得丧,满江风月不论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金敝帚(bì zhǒu):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这里指自己的才学不被看重。
  • 半额蛾眉(é méi):指女子细而长的眉毛,代指美貌。此处“半额蛾眉”代表迎合世俗喜好的人或物。
  • 都眊氉(mào sào):方言,愁闷、烦恼。
  • 婵娟(chán juān): 姿态美好的女子。这里喻美好才华或出众表现。
  • 青云:比喻高官显爵,也指志向高远。

翻译

我这像千金般珍惜却无人肯买的破扫帚般的才学,谁会重视呢?那如半额蛾眉的世俗化表现却受到世人的喜爱。回头想想自己满心都是烦闷,真怜惜你想要凭借才华去与那些俗人比个高低。不要认为现在失去了机会未来就没有希望,那高远的志向怎么能轻易估量呢,这眼前的黄菊大概还和去年一样绽放吧。在沉醉之中,也不再去计较谁得到谁失去了,这满江的清风明月可都是无价之宝随意赏玩啊。

赏析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潘三考试失利后。首联用“千金敝帚”和“半额蛾眉”形成鲜明对比,讽刺了世人不看重真才实学,却偏爱世俗讨好之物。颔联通过顾己怜君,展现出两人在落寞中的惺惺相惜,“都眊氉”直白地道出内心烦闷。颈联“青云岂易量他日”体现了豁达乐观的心境,即便此刻失败,也相信未来有无限可能;“黄菊犹应似去年”以景物勾起回忆,感慨岁月变迁中有些东西依然如故。尾联境界升华,醉里不再计较得失,满江风月无价,超脱了世俗的功名利禄,体现出以自然为乐、对得失淡然处之的豁达人生观。整首诗情感复杂,既有对现实的不满、对自身遭遇的烦闷,又有对未来的期许以及超脱世俗的旷达,充分展现了苏轼的独特才情与博大胸怀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