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四首

· 苏轼
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楼中煮酒初尝芡,月下新妆半出帘。 南郭清游继颜谢,北窗归卧等羲炎。 人间寒热无穷事,自笑疏顽不受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夜未厌:夜晚还没有感到满足、厌倦,这里指游玩的兴致还很高。
  • 水槛(jiàn):临水的栏杆。
  • 初尝芡(qiàn):刚刚开始品尝芡实。芡,一年生水草,果实叫芡实,可食用。
  • 南郭清游:在城南一带清幽地游玩。
  • 颜谢:指南朝宋诗人颜延之与谢灵运,二人以诗文著称。此处用典,以颜谢代指高雅的文人游赏活动。
  • 北窗归卧:在北窗下回去躺着休息。
  • 羲炎:羲,羲和,神话中为太阳驾车的神,代指太阳;炎,炎热,这里代指夏日。
  • 疏顽:疏远固执,不随流俗。
  • 痁(shān):疟疾,这里比喻世俗的烦恼。

翻译

桥上游人在夜间游玩兴味盎然,还不感到厌倦。大家共同依靠着临水的栏杆,站立在迎风的屋檐下。在楼中一边煮酒,方才品尝着新鲜的芡实;明月之下,帘幕半卷,有佳人刚刚梳妆好露出面容。在城南进行一次高雅清幽的游览,好比当年颜延之、谢灵运一般;玩累后回到家中,在北窗下躺卧,等待夏日炎阳过去。人间的冷热兴衰有着无穷无尽的事,我暗自好笑自己生性疏阔愚顽,不会被这些世俗的烦恼所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夜游乐图。开篇两句写桥上游客兴致勃勃,依栏而立,呈现出热闹而又闲适的景象,奠定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楼中煮酒”“月下新妆”,从视觉、味觉等不同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游玩过程中的具体场景,既有生活的烟火气,又充满浪漫诗意。借用“颜谢”典故,使郊游活动更具雅趣,诗人以先贤自比,透露其高雅的情趣和追求。“北窗归卧”体现游玩后的惬意自在,面对自然与生活的变化,充满从容与淡定。尾联升华主题,表现诗人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不为尘世琐碎烦扰,始终保持悠然豁达的心境,展现了苏轼特有的乐观洒脱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味深长。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