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杨孟容朝奉西归
三十始去家,四十初南迁。
五十复还朝,白发正纷然。
故人从西来,鞍马何联翩。
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
别离多忧患,梦觉非因缘。
惟馀归耕计,粗有山下田。
久糜太仓粟,空愧乡党贤。
老兄富治行,令德齐高年。
幸此民事清,未厌军垒偏。
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
应有故相识,问我何当旋。
君恩闵衰病,归驾行将鞭。
拼音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奉:宋代官职名,用作对官员的尊称。
- 联翩(lián piān):形容鸟飞的样子,这里形容鞍马接连不断,十分轻快。
- 生全:保全性命。
- 因缘:佛教语,一般指事物的起源和事物之间的关系,这里指与梦境有关的缘分。
- 糜(mí):浪费、消耗。
- 太仓粟:本指京城仓库里的粮食,这里指朝廷给予的俸禄。
- 乡党贤:家乡有贤德的人。
- 治行:指政绩与操行。
- 令德:美德。
- 高年:长辈。
- 闵(mǐn):同“悯”,怜悯、同情。
翻译
三十岁的时候我才离开家乡,四十岁初次被贬往南方。五十岁重新回到朝廷,这时已是白发纷纷。老朋友从西边过来,骑着马轻快而来。我们握着手相视而笑,高兴我还能安然无恙。离别之后经历许多忧患,梦里醒来才知梦境并非有什么缘故。如今唯有回家耕种的想法,好在山下还有些田地。长久以来白白消耗着朝廷的俸禄,实在愧对于家乡那些贤德之人。兄长你为官的政绩和德行出众,品德高尚如同德高望重的长者。幸好此地官事清明,也不嫌弃地处偏僻的军垒。当地的父老乡亲带着美酒,小孩子在道路旁欢迎您。大概会有过去的熟人,问我什么时候回去。君王怜悯我身体衰老多病,我很快就要扬鞭踏上归程了 。
赏析
这首诗是苏辙送别友人杨孟容西归时所作。诗人开篇叙述自己的人生经历,从离家、南迁再到还朝,以自身漂泊辗转的一生为背景,增添了几分沧桑之感。接着写友人到来,“握手得一笑,喜我犹生全”生动地刻画了老友重逢的喜悦与庆幸。诗歌中间部分既表达自己久食俸禄却无所建树的惭愧,又夸赞友人的政绩与品德,体现出苏辙对自身的反思以及对友人的真诚赞扬。诗中 “父老携壶浆,稚子迎道边”描绘出友人受欢迎的热烈场景,侧面反映出其深得民心。最后表达自己因皇帝怜悯衰病,即将归乡的情景,情感真挚深沉。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起伏有序,在叙事中蕴含着内心复杂的情感,有沧桑无奈,有对友人的情谊,也有对归乡的期待等,是一首兼具思想内涵与真挚情感的送别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