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王定国

· 苏轼
每得君诗如得书,宣心写妙书不如。 眼前百种无不有,知君一以诗驱除。 传闻都下十日雨,青泥没马街生鱼。 旧雨来人今不来,悠然独酌卧清虚。 我虽作郡古云乐,山川信美非吾庐。 愿君不废重九约,念此衰冷勤呵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字数进行和诗,以示尊重。
  • 宣心:表达心意,倾诉内心。
  • :这里指信件或诗歌。
  • 驱除:排遣,清除烦恼。
  • 都下:京城,这里指当时的开封。
  • 青泥:形容道路湿滑,可能是指开封的街道因雨而泥泞。
  • 没马:积水深到足以淹没马蹄。
  • 生鱼:活鱼,形容雨水多得像池塘。
  • 旧雨:老朋友,出自杜甫《客至》:“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 不来:指原本的朋友没有来访。
  • 清虚:清静虚无,这里指清闲自在的状态。
  • 作郡:担任郡守,古代地方行政单位的长官。
  • 古云乐:古人常以山水之乐自比,此处指苏轼自称享受郡守的生活。
  • :居所,这里指理想的生活环境。
  • 重九: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古人有登高赏菊的习俗。
  • 衰冷:衰老体弱,心情凄凉。
  • 呵嘘:关心照顾,此处是对友人的关怀。

翻译

每次收到你的诗就像收到书信一样,倾诉心声比书写还要畅快。你笔下的世界无所不包,我知道你用诗歌驱散了心中的忧虑。听说京城连续下了十天大雨,街道上积水深得能养鱼。曾经的老朋友如今不再来访,我独自悠闲地饮酒,心境空灵。虽然我在这里做郡守,享受着山水之美,但这并不是我的归宿。希望你不要忘了重阳节的约定,记住我这个孤独的人,多多关心。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回应王定国的诗作,通过描述自己读诗的感受以及对友人生活的关切,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友情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以“每得君诗如得书”表达对王定国诗歌的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友情的渴望。诗中对京城雨景的描绘,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生动刻画,也暗含了对王定国生活境况的关心。苏轼虽自称“作郡古云乐”,但实际上他更向往心灵的宁静和真挚的友谊,这在他对重阳节的期盼中得以体现。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流畅,体现了苏轼诗歌的豪放与细腻并存的特点。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