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吕梁仲屯田

· 苏轼
乱山合沓围彭门,官居独在悬水村。 居民萧条杂麋鹿,小市冷落无鸡豚。 黄河西来初不觉,但讶清泗奔流浑。 夜闻沙岸鸣瓮盎,晓看雪浪浮鹏鲲。 吕梁自古喉吻地,万顷一抹何由吞。 坐观入市卷闾井,吏民走尽馀王尊。 计穷路断欲安适,吟诗破屋愁鸢蹲。 岁寒霜重水归壑,但见屋瓦留沙痕。 入城相对如梦寐,我亦仅免为鱼鼋。 旋呼歌舞杂诙笑,不惜饮釂空瓶盆。 念君官舍冰雪冷,新诗美酒聊相温。 人生如寄何不乐,任使绛蜡烧黄昏。 宣房未筑淮泗满,故道堙灭疮痍存。 明年劳苦应更甚,我当畚锸先黥髡。 付君万指伐顽石,千锤雷动苍山根。 高城如铁洪口快,谈笑却扫看崩奔。 农夫掉臂免狼顾,秋谷布野如云屯。 还须更置软脚酒,为君击鼓行金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合沓:重叠聚集的样子。
  • 悬水村:诗中所写地名。
  • 瓮盎(wèng àng):泛指各种陶制容器。
  • 闾井:里巷。
  • 诙笑:戏谑的笑。
  • 饮釂(jiào):干杯。
  • 绛蜡:红色的蜡烛。
  • 黥髡(qíng kūn):古代的刑罚。

翻译

乱山重重聚集环绕着彭门,我独自居住在悬水村。居民稀少夹杂着麋鹿,小集市冷落连鸡和猪都没有。黄河从西边流来起初没有察觉,只惊讶泗水奔流浑浊。夜里听到沙岸有像陶瓮响动的声音,早晨看到雪浪好似鹏鲲浮动。吕梁自古以来是关键的咽喉之地,广阔的水面像一抹平展的样子怎么就被吞没。坐看进入集市卷走里巷,官吏和百姓都走光了只剩下王尊。计谋穷尽道路阻断想往哪里去才安适,在破旧的屋里吟诗发愁像鵟鹰蹲着。年终天气寒冷水都流回山谷,只看到屋瓦留下些沙痕。进入城中相对好像在做梦,我也仅仅免于成为鱼鳖。随即招呼来歌舞夹杂着戏谑的笑,不吝惜干杯直到把瓶子盆子都喝空。想着你在官舍中忍受着冰雪寒冷,新写的诗和好酒姑且用来相互温暖。人生如同寄托为何不快乐,听凭那红色蜡烛燃烧到黄昏。宣房还没有筑起淮泗已经满水,旧河道湮没毁坏仍有创伤留存。明年的辛苦应该更厉害,我应当带着畚箕铁锹在前面像受黥刑和剃发的犯人那样劳作。交给你指挥众人去开凿顽石,千锤的声响如雷震动苍山的根基。高城像铁洪口畅快,谈笑间清扫而看大水奔流。农夫不必担心可以免去惊恐后顾,秋天的谷物布满田野如同云屯聚。还需要再置办让人腿脚发软的酒,为你击鼓而举起酒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吕梁的独特经历和感受。诗中先描述了居住地的荒僻景象和黄河的壮观,展现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接着写面对艰难处境的无奈和苦闷,但又以乐观洒脱来应对,尽情歌舞欢乐、饮酒吟诗。同时,也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和对未来艰辛的预想,体现出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写,如“乱山合沓”“黄河西来”等,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致刻画,也有对生活情境和情感的真挚表达,语言雄健豪放,具有豪迈旷达的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