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人

· 苏轼
别后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 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 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 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殊途:**指不同的道路,这里表示仙和凡人走不同的道路,有着很大差异。
  • **蓬山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路途遥远艰险。这里借指常人难以到达之处。
  • **霜柏威高:**霜中的柏树庄严而有威严,象征品德高洁,不易亲近。这里形容与人有一定距离感。
  • **旧赏:**过去欣赏、交好之处。
  • **行吟者:**边走边吟诗的人,这里借指屈原,暗喻自己。
  • **目断:**极力远望,一直看到看不到。表示望眼欲穿。

翻译

分别之后不要再说彼此音信稀少,自古以来仙人和凡人本来就走不同的道路。神仙居住的蓬山离人间路途遥远,常人难以到达,霜中的柏树立于高岗威严而让人生畏,显得愈发孤单。往日在楚地一同欣赏的美好景象不应该被忘记,听闻你新创作的诗篇已经在皇都里广泛流传。可又有谁会怜悯像屈原那样在泽畔边走边吟诗的人呢?我极目远眺长安方向,望得容颜憔悴仿佛就要枯萎了。

赏析

这首《赠人》是苏轼赠给友人的诗作。诗的开篇“别后休论信息疏,仙凡自古亦殊途”,以一种豁达又略带感慨的语调,淡化了因离别导致的音信不通的无奈,升华到仙凡殊途的宏观感慨上,透露着彼此仿佛分隔于不同世界的微妙心境。

颔联“蓬山路远人难到,霜柏威高道转孤”承接上句“仙凡殊途”进一步展开,用形象的比喻描绘彼此的差距犹如蓬山那样遥不可及,友人又似霜柏般威严高冷,让人觉得在追求某种境界的路途上愈发孤独。通过描绘艰难又孤独的情境,暗喟两人境遇与心态的不同。

颈联“旧赏未应忘楚国,新诗闻已满皇都”则开始转换话题,忆起过去在楚地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此乃对往昔情谊的珍惜和怀念;“新诗闻已满皇都”又表达了对友人新创作的夸赞,侧面烘托出友人在文学上的崭露头角、声名远扬。

尾联“谁怜泽畔行吟者,目断长安貌欲枯”诗人以屈原自比,发出深沉的喟叹。体现了苏轼在复杂人生境遇中的孤独感与仕途不顺的感慨。“目断长安貌欲枯”通过极度的夸张,表达了对京城、对理想境地的极度向往却又难以实现的伤痛无奈,读来令人心酸。整首诗情真意切,既有对友情的珍视,也蕴含着人生的复杂况味和对前途的无奈感,情感厚重深婉,尽显苏轼的用词精妙与豁达中藏着的悲伤心境 。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