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武昌寒溪西山寺

· 苏轼
连山蟠武昌,翠木蔚樊口。 我来已百日,欲济空搔首。 坐看鸥鸟没,梦逐麇麚走。 今朝横江来,一苇寄衰朽。 高谈破巨浪,飞屦轻重阜。 去人曾几何,绝壁寒溪吼。 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徐行欣有得,芝术在蓬莠。 西上九曲亭,众山皆培塿。 却看江北路,云水渺何有。 离离见吴宫,莽莽真楚薮。 空传孙郎石,无复陶公柳。 尔来风流人,惟有漫浪叟。 买田吾已决,乳水况宜酒。 所须修竹林,深处安井臼。 相将踏胜绝,更裹三日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环绕。
  • 樊口:地名。
  • (jūn):古书上指獐子。
  • (jiā):公鹿。
  • :芦苇,这里借指小船。
  • (jù):鞋。
  • 培塿(pǒu lǒu):小土丘。
  • (sǒu):生长着很多草的湖泽。
  • 漫浪叟:指苏轼自己。

翻译

山峦相连环绕着武昌,翠绿的树木繁茂于樊口。我来到这里已经过了百日,想要渡河却只能白白地搔首。闲坐看着鸥鸟消失不见,梦中追逐着獐鹿奔走。今日从横江过来,一条小船寄托着我这衰老之躯。高谈阔论仿佛能冲破巨浪,飞鞋轻易地登上重山高阜。离去的人没过多久,绝壁上寒溪在怒吼。风声泉水犹如两部乐章,松竹是三样益友。缓缓前行欣然有所得,灵芝芝草在蓬草莠草中。向西登上九曲亭,众多山峰都像小土丘。回头看江北的路,云水渺茫哪里有什么。隐隐约约可见吴宫,一片茫茫真像楚地湖泽。只流传着孙郎石,不再有陶渊明的柳树。此后的风流人物,只有我这漫不经心的老头。买田我已决定,这乳水正适合酿酒。所需的是幽深的竹林,深处安放着舂米的器具。将要一同去踏遍胜景,多准备三日的干粮。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武昌西山寺周围的景色以及诗人的心境与感悟。诗中既展现了山水的壮美,如环绕武昌的山峦、繁茂的翠木,又通过“我来已百日”等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自己的心境变化。风泉、松竹等自然元素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体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与自然的融合。登上九曲亭后的所见,如吴宫的隐约显现,增加了历史的层次感。对过去风流人物的追思与自我调侃,展现了诗人的豁达。最后表明了自己买田和追求田园生活的决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整首诗意境开阔,情感丰富,既有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