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

· 苏轼
脯青苔,炙青蒲。烂蒸鹅鸭乃瓠壶,煮豆作乳脂为酥。 高烧油烛斟蜜酒,贫家百物初何有。古来百巧出穷人,搜罗假合乱天真。 诗书与我为曲蘖,酝酿老夫成搢绅。质非文是终难久,脱冠还作扶犁叟。 不如蜜酒无燠寒,冬不加甜夏不酸。老夫作诗殊少味,爱此三篇如酒美。 封胡羯末已可怜,不知更有王郎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脯(fǔ)青苔:把青苔制成肉干一样的食品。脯,制成肉干,这里是一种加工食物的方法。青苔,苔藓类植物。
  • ****炙(zhì)青蒲:烤青色的蒲草。炙,烧烤。蒲,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河滩边。
  • 瓠(hù)壶:即瓠瓜,一种蔬菜。
  • :这里指奶酪之类。
  • 曲蘖(niè):酒曲,酿酒的发酵剂。这里用来比喻诗书对自己修养的作用。
  • 搢(jìn)绅:原指插笏(古代朝会时官宦所执的手板,有事就写在上面,以备遗忘)于带,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 燠(yù)寒:暖和或寒冷。燠,暖。
  • 封胡羯末:东晋时谢家子弟的美称。这里借指苏家子侄。
  • 可怜:这里是可爱、惹人喜爱之意 。

翻译

把青苔制成脯,把青蒲烤来尝。将鹅鸭蒸得烂熟如同瓠瓜一样,把豆子煮成乳状再制成酥酪般的美食。把油烛烧得旺旺的,斟上香甜的蜜酒,贫困人家起初哪有这么多样东西。自古以来各种精巧的创造都出自穷人之手,搜罗拼凑使得淳朴的天真被打乱。 诗书对于我来说就如同酿酒的酒曲一样,慢慢酝酿着我成为一名官吏。本质不佳徒有外表文采终究难以长久,脱下官帽还能回去做一个扶犁耕种的老农。 不如这蜜酒,不受冬暖夏寒的影响,冬天不会更甜,夏天也不会变酸。我写的诗实在没多少滋味,却喜爱你们这三首和诗,就如同美酒一般让人陶醉。 苏家的子侄已经很惹人喜爱了,没想到还有才华出众的王郎啊。

赏析

这首诗充满生活情趣与哲理思考。开篇列举各种看似奇特的食物制作,描绘贫寒人家尽力搜罗创造美食的情景,反映生活中百姓的智慧。接着以诗书比作曲蘖,将自己比作由诗书酝酿而成的搢绅,表达对自身转变的思考以及对虚名的清醒认知,“质非文是终难久”一句,朴素地揭示注重内在本质的道理。 诗中拿自己诗作与友人的和诗对比,谦虚称自己诗“少味”,却夸赞友人之作如美酒,体现他对晚辈才华的赞赏与包容。最后提及“封胡羯末”与王郎,在称赞子侄优秀的同时,特别强调王郎的出众,侧面反映出苏轼身边才俊众多,他乐于欣赏和接纳年轻人,展现出广阔的文学胸怀与对后生的期望,整首诗语言质朴中见灵动,情感真挚而饱满,展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与文学风格。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