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亭亭:形容高耸的样子。
- 伶(líng)俜(pīng):孤独的样子。
翻译
山头有孤独的石头远远地高耸着,江水流转船只返回时那石头好似屏风。可怜千古以来一直像昨天那样,船只来来去去从不停息。浩浩荡荡的长江奔赴沧海,众多过往的人好似浮萍。谁能静静坐着等待山中月亮升起,照亮那孤独的身影高高矗立。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望夫台及周围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悠远的氛围。开头描写孤石的亭亭之态和江船环绕的景象,突出了环境的宁静与恒常。接着感慨时光如昨,船只不停来往,暗示着世事的变迁。将过客比作浮萍,进一步强调人生的漂泊不定。结尾以等待山月照见寒影的孤独画面作结,增添了一种寂寥之感。全诗意境空灵,语言简洁,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深刻的人生感悟和孤独情绪。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六年正月二十日,复出东门,仍用前韵 》 —— [ 宋 ] 苏轼
- 《 送段屯田分得于字 》 —— [ 宋 ] 苏轼
- 《 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 —— [ 宋 ] 苏轼
- 《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十一诗,寄子由同作其四大秦寺 》 —— [ 宋 ] 苏轼
- 《 宥老楮 》 —— [ 宋 ] 苏轼
- 《 九月十五日,迩英讲《论语》,终篇,赐执政讲读史官燕于东宫。又遣中使就赐御书诗各一首,臣轼得《紫薇花绝句》,其词云:丝纶阁下文书静,钟鼓楼中刻漏长。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翌日各以表谢又进诗一篇,臣轼诗云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和陶拟古九首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