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蚕市
蜀人衣食常苦艰,蜀人游乐不知还。
千人耕种万人食,一年辛苦一春闲。
闲时尚以蚕为市,共忘辛苦逐欣欢。
去年霜降斫秋荻,今年箔积如连山。
破瓢为轮土为釜,争买不啻金与纨。
忆昔与子皆童丱,年年废书走市观。
市人争誇斗巧智,野人喑哑遭欺谩。
诗来使我感旧事,不悲去国悲流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蚕市:古代四川成都等地在春季蚕事开始时举行的集市,人们交易养蚕所需的物品。
- 衣食常苦艰:衣物食物常常缺乏,生活困苦。
- 还:回家,这里指结束游乐。
- 千人耕种万人食:形容劳动人民辛勤耕作,供养众多人口。
- 箔:养蚕用的竹片,编成箔状,便于铺放蚕茧。
- 斫:砍伐。
- 秋荻:秋天的芦苇。
- 不啻:不止,不仅仅。
- 童丱:儿童,指少年时代。
- 誇斗巧智:炫耀技巧和智慧。
- 野人:乡下人,自谦的说法。
- 喑哑:沉默无声,这里指乡下人不善言辞。
- 流年:流逝的岁月。
翻译
四川人的生活常常艰辛,他们却在游乐中忘记疲惫。万人辛勤劳作只为供应万人所需,一年里只有春天短暂的休息。即使是闲暇时光,他们也会聚在一起举办蚕市,忘却辛苦追寻快乐。去年霜降时节,人们砍下秋荻准备养蚕,今年的箔堆积得像山一样高。他们用破瓢做轮,泥土做锅,争相购买,仿佛金子和华丽的丝绸都不足惜。回想过去,我和你还是少年,每年都会放下书本,跑去市场观看热闹。市场上的人们炫耀着他们的聪明才智,而我们这些乡下人则沉默寡言,遭受轻视。你的诗唤起了我对往事的记忆,让我感到的不是离开故国的悲伤,而是岁月流逝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四川地区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乐趣并存的场景。诗人通过蚕市这一传统活动,展现了蜀地人民的勤劳、乐观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反映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市人(城市人)与野人(乡下人)在智巧上的对比,以及诗人对童年记忆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深沉感慨。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历史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