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正辅游香积寺
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香积寺: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郭杜镇香积寺村。 厄(è):灾难。 茯苓:中药名。 木客:传说中的山中精怪。 镵(chán):一种掘土或挖药的工具。 赝(yàn):假的。 混沌:这里指天地未开辟前的混沌状态。
翻译
越山很少有松竹,常常遭受野火的灾难。这座山峰独自苍翠的样子,应是感受承蒙了佛祖的力量。茯苓无人去采摘,千年能化成琥珀。幽暗的光芒在半夜发出,见到的只有木客。我难道没有长镵吗,但真假很难识别。灵苗和毒草,似乎差别就在极细微之处。拿着把玩最终却不吃,丢弃一旁长久地叹息。山僧好像很有道行,辛苦地常常去山谷中取水。我惭愧如同舂米的机关,凿破了混沌的洞穴。这幽静的探访恐怕难以继续,在木板上记下岁月。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苏轼与正辅游览香积寺的情景和感受。诗中描绘了越山的景象以及山峰的独特风貌,还有那少见人采的茯苓。他感慨灵苗与毒草难以区分,表达了面对真假难辨时的无奈。对于山僧的有道,他自惭表示自己如同破坏混沌的舂米机关。最后表示这种清幽的探寻可能难以持续,只能以记岁月的方式留存。整首诗富有意趣,在对自然和人事的描写中融入了作者的思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