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看山

· 苏轼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倏忽:shū hū,很快地,忽然。
  • 槎牙:chá yá,亦作“槎枒”,形容错杂不齐的样子。
  • 杂沓:zá tà,众多杂乱的样子。

翻译

在船上看山好像奔驰的马,迅速地接连过去几百群。前面的山参差不齐忽然改变形态,后面的山岭众多杂乱好像惊慌地奔跑。抬头看那小路倾斜环绕,上面有行人高远又缥缈。在船中举起手想要和那行人说话,孤单的船向南驶去如同飞鸟一般。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在江上看山的独特景致。以比喻“船上看山如走马”开篇,将山峦随着船行快速变换的样子生动地展现出来,给人以强烈的动态感。接着具体描述山的形态变化多端,前山与后山各具特色,展现出自然景观的丰富性和奇妙。后半部分写到山上的行人,体现出人与景的融合以及距离产生的美感,同时孤帆如飞鸟般南去,进一步烘托出江面的广阔与行船的疾速,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悠远。全诗语言简洁明快,比喻形象,极富感染力和表现力。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