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年古木:指年代非常久远的大树。
- 卧无梢:形容树干倒伏,没有直立的树梢。
- 浪捲沙翻:波浪翻滚,带动沙滩上的沙粒移动。
- 去似瓢:像舀水的瓢一样,形容水流之态。
- 藓晕:青苔的痕迹,这里指树木因水分充足而生长的苔藓。
- 流润:水流滋润。
- 应江潮:呼应江水的涨落,可能指木山附近的水源与江水相通。
- 泫然:水滴的样子,形容液体缓缓下滴。
- 蛟龙吐:传说中的蛟龙从水中喷出水柱,这里比喻泉水涌出。
- 霹雳焦:雷电击中树木,使其枯焦,此处形容木头断裂的样子。
- 材大:木材巨大。
- 适用:被广泛使用或找到适合的用途。
- 郁郁:心情忧郁,此处用来形容树因不能得到充分利用而产生的心理状态。
- 慕山苗:羡慕山中的小草,暗示自己虽然材大却不得其用。
翻译
一棵千年老树倒卧着没有树梢,波浪卷起沙粒仿佛是从瓢中倾倒。它经历了多少个秋天,长满了青苔,如今的水源应该源自江潮。水滴仿佛蛟龙吐珠,断开的地方人们说是因为雷电烧焦。木材如此巨大却没有找到用武之地,不必为此郁郁寡欢,羡慕那些山中小草。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饱经风霜的千年古木,尽管倒卧且断裂,但仍能滋养周围的环境,与江潮相呼应。诗人通过比喻,如“浪捲沙翻去似瓢”和“泫然疑有蛟龙吐”,生动展现了木山引水的场景。同时,诗人借此表达了对自身才能未得施展的感慨,但他并未因此沮丧,反而以木头的遭遇自比,告诉读者即使材大无用,也不必羡慕他人,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淡然。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 》 —— [ 宋 ] 苏轼
- 《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 》 —— [ 宋 ] 苏轼
- 《 余旧在钱塘,同苏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耶?伯固有诗,因次韵 》 —— [ 宋 ] 苏轼
-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有感于余心者,聊为和之 》 —— [ 宋 ] 苏轼
-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湖桥 》 —— [ 宋 ] 苏轼
- 《 过江夜行武昌山上,闻黄州鼓角 》 —— [ 宋 ] 苏轼
- 《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 》 —— [ 宋 ] 苏轼
- 《 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