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 苏轼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义本长存。 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著痕。 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 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韵: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
  •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 雷琴:唐代名琴。
  • (qiān):高举、飞腾。

翻译

琴上遗留的声音很久都没有弹奏了,琴中古老的意韵原本一直存在。苦苦用心想要记住却常常迷失过去,诚信的手指如同归家般自然留下痕迹。应该有仙人靠着树聆听,徒然让清瘦的仙鹤在风中舞动飞腾。谁知道在这千里外的溪边堂屋之夜,时常引得惊猿摇动着竹子做的屋轩。

赏析

这首诗围绕着雷琴展开,表达了对琴音、琴韵以及与之相关的情境与情感的思索。首联提到琴虽久未弹,但古义长存,体现出对古老文化和艺术底蕴的尊崇。颔联描述记旧曲的不易与手指留下痕迹的自然,富有韵味。颈联想象仙人听琴和瘦鹤舞风的画面,充满了浪漫与空灵的意境。尾联则以惊猿撼竹轩的场景,营造出一种特殊的氛围,给人以遐想。整首诗在意境上虚实相生,富有诗意与哲思。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