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子由木山引水二首

· 苏轼
蜀江久不见沧浪,江上枯槎远可将。 去国尚能三犊载,汲泉何爱一夫忙。 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 遥想纳凉清夜永,窗前微月照汪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蜀江:指四川的江河,这里指岷江或长江上游。
  • 沧浪:原指湖北的沧浪水,后常用来象征远方或故乡的江河。
  • 槎(chá):竹筏,这里指简易的水上工具。
  • 去国:离开京都,这里指离开京城。
  • 三犊载:用三头牛拉车载物,形容运输力有限。
  • 汲泉:打水,取水。
  • 崎岖:道路不平,引申为艰难困苦。
  • 好事人:热心公益的人,也可理解为喜欢多管闲事的人。
  • 冷淡为欢:以平淡简朴的生活为乐。
  • 纳凉:在凉爽处休息,避暑。
  • 汪汪:形容水深或水量大。

翻译

很久没有见到故乡的蜀江,那里的枯木竹筏虽然简陋,也能远航。即使离开了京城,还能用三头牛的力气装载物资,打水何必在乎一个人的忙碌呢。那些热心肠的人可能会嘲笑我们的艰辛,但对于我们来说,平淡的快乐更显得长久。想象在清凉的夜晚,我们享受着微月下的宁静,窗外的江水映照着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与弟弟苏辙(子由)在四川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简朴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述从蜀江引水的艰辛,展现了他们兄弟之间的情谊和坚韧的精神。"去国尚能三犊载"表现了他们即使身处逆境,依然乐观面对,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而"崎岖好事人应笑,冷淡为欢意自长"则揭示了诗人对于生活态度的理解,即使他人不解,他们也乐于享受这份平淡中的欢愉。最后一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夏夜图景,寓含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故乡深深的怀念。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