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巉巉(chán chán):形容山势高峻陡峭。
翻译
溪流山峦越是美好,我的兴致就愈发没有止境,一直登上那高峻陡峭的山峰,不知到了第几座尖峰。深谷中的野禽羽毛奇异,山上的仙子眉毛纤细如同弯月。我不惭愧自己如同弄玉骑着丹凤,应该追逐嫦娥驾驭着老蟾。山涧的草和岩石上的花自然没有主人,傍晚时分蝴蝶飞进了稀疏的帘幕之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延生观后山上的美景以及诗人的奇妙想象。首联表达了诗人对溪山美景的喜爱和追求,“愈好意无厌”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之深。颔联通过对深谷野禽和上方仙子的描写,增添了神秘的氛围。颈联中诗人将自己比作弄玉和嫦娥,展现出一种浪漫的想象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尾联则以涧草岩花的无主和蝴蝶的飞入疏帘作为结尾,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富有生机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感受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次韵曾仲锡承议食蜜渍生荔支 》 —— [ 宋 ] 苏轼
- 《 答仲屯田次韵 》 —— [ 宋 ] 苏轼
- 《 和王晋卿送梅花次韵 》 —— [ 宋 ] 苏轼
- 《 书《归去来辞》赠契顺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莺初解语 》 —— [ 宋 ] 苏轼
- 《 渡海帖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琵琶绝艺 》 —— [ 宋 ] 苏轼
- 《 次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