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磻(pán)溪:水名。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传说为周太公望未遇文王时垂钓之处。
-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某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
- 耿:明亮。
翻译
夜晚进入磻溪如同进入峡谷一般,照向山的火炬使得猿猴惊落。山头那孤独的月亮依旧明亮地挂着,石头上寒冷的水波在破晓时更加喧闹。达到最高境界的人过去隐居之处白云聚合,神奇的事物已经变化只留下蜿蜒的遗迹。怎样才能在梦中随着那霹雳之车,立刻就像倾倒翻覆了天上的瓢一样(到来)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五更起来赶路至磻溪时所见的独特景象。诗中通过对周围环境如入峡的感受、惊猿、孤月、寒波等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至人旧隐白云合”增添了历史的深邃感和神秘感。最后表达了诗人渴望迅速到达的急切心情。整首诗画面感强,情境交融,展示出诗人面对此情此景的独特感受和思考。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送赵寺丞寄陈海州 》 —— [ 宋 ] 苏轼
- 《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 —— [ 宋 ] 苏轼
- 《 鼂错论 》 —— [ 宋 ] 苏轼
- 《 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 》 —— [ 宋 ] 苏轼
- 《 御史台榆、槐、竹、柏四首榆 》 —— [ 宋 ] 苏轼
- 《 元祐元年二月八日,朝退,独在起居院读《汉书‧儒林传》,感申公故事,作小诗一绝 》 —— [ 宋 ] 苏轼
- 《 端午帖子词:皇帝阁六首 》 —— [ 宋 ] 苏轼
- 《 浣溪沙 · 送叶淳老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