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

· 苏轼
丹青久衰工不艺,人物尤难到今世。 每摹市井作公卿,画手悬知是徒隶。 吴生已与不传死,那复典刑留近岁。 人间几处变西方,尽作波涛翻海势。 细观手面分转侧,妙算毫釐得天契。 始知真放本精微,不比狂花生客慧。 似闻遗墨留汝海,古壁蜗涎可垂涕。 力捐金帛扶栋宇,错落浮云卷新霁。 使君坐啸清梦馀,几叠衣纹数衿袂。 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丹青: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也借指绘画艺术。
  • 典刑:旧法、常规。
  • 毫釐:形容极小的数量。“釐”读作“lí”。
  • 真放:指自然坦率的风格。

翻译

绘画技艺长久衰落工巧也不精湛了,人物画尤其难以达到现今的水平。常常描摹市井之人当作公卿,作画的人也显然可知只是些下等之人。吴道子已经去世且画艺没有流传下来,那还有旧法留存到近年。人间有几处变成西方世界,全部化作波涛汹涌翻卷如海的态势。仔细观察手头脸部的分转侧动,精妙计算极致细微处犹如得上天契合。才知道自然坦率的风格本就在于精微,不像狂放的画作只是出自表面的聪慧。好像听说遗留的墨宝留在汝海,古老墙壁上的蜗牛涎迹让人可垂泪感叹。尽力捐赠钱财来支撑屋宇,交错的浮云如同卷起新雨后天晴。刺史闲坐长啸在清静的梦里,几重衣服的纹路和几个衣衿衣袖。将来会有人来凭吊古迹,姓名姑且记住是东坡之弟。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汝州龙兴寺吴道子画壁的品评。诗中感叹当下绘画水平的衰落,认为现今人物画难以达到往昔水平。而提到吴道子虽已逝去,其画作留存却展现出高超技艺,如人物的细腻描绘和独特气势。苏轼对于画作的精妙之处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赞赏,强调真放风格重在细微处,而非表面的狂放。最后还描述了画壁的现状和自己对其的感触。全诗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感悟和精准品鉴能力,以及对古迹的一种独特情感。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