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由将赴南都,与余会宿于逍遥堂,作两绝句,读之殆不可为怀,因和其诗以自解。余观子由,自少旷达,天资近道,又得至人养生长年之诀,而余亦窃闻其一二。以为今者宦游相别之日浅,而异时退休相从之日长,既以自解,且以慰子由云
别期渐近不堪闻,风雨萧萧已断魂。
犹胜相逢不相识,形容变尽语音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都:指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 殆:几乎,差不多。
- 旷达:指心胸开阔,想得开。旷,kuàng。
翻译
分别的日子渐渐接近让人不忍心听,风雨萧萧的声音已经让人断魂。还好胜过那种相逢却不相识的情况,身形相貌都改变了但声音还留存着。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即将与弟弟苏辙(字子由)分别时的不舍与感慨。前两句通过“别期渐近”和“风雨萧萧”营造出一种离愁别绪和凄清的氛围。后两句则体现出一种慰藉,虽然可能会历经岁月变迁、容颜改变,但只要语音尚存,便仍能认出彼此,也体现出两人之间深厚的亲情和对未来重逢的一丝期盼。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深沉。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和苏州太守王规父侍太夫人观灯之什,余时以刘道原见访,滞留京口,不及赴此会,二首 》 —— [ 宋 ] 苏轼
- 《 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 》 —— [ 宋 ] 苏轼
- 《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诗云:「人稀野店休安枕,路入灵关稳跨驴。」安节将去,为诵此句,因以为韵,作小诗十四首送之 》 —— [ 宋 ] 苏轼
- 《 雪后,便欲与同僚寻春,一病弥月,杂花都尽,独牡丹在尔,刘景文左藏和顺阇黎诗见赠,次韵答之 》 —— [ 宋 ] 苏轼
- 《 潮中观月 》 —— [ 宋 ] 苏轼
- 《 寄周安孺茶 》 —— [ 宋 ] 苏轼
- 《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 》 —— [ 宋 ] 苏轼
- 《 答吕梁仲屯田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