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次韵二守同访新居

· 苏轼
此生真欲老墙阴,却扫都忘岁月深。 拔薤已观贤守政,折蔬聊慰故人心。 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 治状两邦俱第一,颍川归去肯重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薤(xiè):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有鳞茎,嫩叶可食。这里用“拔薤”来比喻去除豪强。
  • :政治,政事。
  • 折蔬:采摘蔬菜。
  • 风流:洒脱放逸,风雅潇洒。
  • 贺监:指贺知章,曾做过秘书监,以狂放不羁、喜好饮酒闻名。
  • 吴语:吴地方言。
  •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 钟仪:春秋时楚人,被郑国俘虏后献给晋国,仍不忘故国,弹奏楚乐。后用以借指不忘故旧之人。
  • 楚音:楚地的音乐。
  • 治状:施政的成绩。
  • 两邦:此处指苏轼友人治理的两个地方。
  • 颍川:这里代指友人治理的地方。

翻译

我这一生真的想要在这墙阴之下终老,打扫庭院时都忘记了岁月的流逝。你铲除豪强,展现了贤明太守的政绩,采摘些蔬菜也可宽慰一下老友的心情。像贺知章那样洒脱放逸,常说着吴地方言,而我就像钟仪那样,身处他乡,心中唯独怀恋着楚音。你在两个地方的施政成绩都是第一,从颍川辞官归去后,是否愿意再次回来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苏轼对友人的赞美和对世事的感慨。诗的开头,苏轼表达了自己想要在宁静之处终老的愿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接下来,通过“拔薤”和“折蔬”两个细节,赞扬了友人的贤明政事和对友情的珍视。“风流贺监常吴语,憔悴钟仪独楚音”这两句,用贺知章和钟仪的典故,一方面展现了友人的潇洒风度,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和在他乡的心境。最后,苏轼对友人的政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并询问友人是否愿意再次回到曾经治理的地方。整首诗语言优美,用典贴切,情感真挚,体现了苏轼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