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严闉(yīn):坚固的门。闉,古时指瓮城的门。
- 落帽辰:重九登高的日子。这里借指重阳节聚会,暗用孟嘉龙山落帽的典故。孟嘉,东晋时期名士。九月九日桓温燕集龙山,参僚毕集,皆着戎服。有风吹孟嘉帽落地,他竟浑然不知,桓温命孙盛作文戏谑,孟嘉举笔一气呵成作答,文辞超卓,四座叹服 。
- 游从:交往的人。
- 誇(kuā):同“夸”,夸赞。
- 气燄(yàn):气势。燄,火焰,此处代指气势。
- 波神:水神。
-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对州郡长官也习称使君。这里指知州,即苏轼自己。
翻译
新修的楼堂使城门更显雄伟壮丽,又恰逢重阳节这样美好的时光。 不用宾客们夸赞这楼就如同奢华的燕子楼,它自身的气势足以压倒波神。 山川依旧环绕着往昔的都城,城郭道路上仍然飞扬着尘土。 然而此刻谁又在凭栏欣赏这风月美景呢,作为知州的我心里更留意的是这里的百姓。
赏析
这首诗开篇描绘黄楼新成之后,坚固的柱石让城门显得更加壮观威严,点明新楼建成又值重阳佳节,奠定了喜庆又庄重的氛围。颔联通过与“燕子楼”对比,突出黄楼自身气势不凡,能令波神为之逊色,展现出黄楼的雄伟壮丽。颈联由眼前之景追溯历史,山川依旧环绕着旧国,城郭上街道尘土飞扬,在时空交织里,引发一种历史感慨,增添了诗意的厚重感。尾联笔锋一转,从对黄楼建筑与风光的描绘,转到诗人自己,表明身为知州的自己没有心思沉醉于欣赏美景,而是把心思都放在百姓身上,体现出苏轼心系民生的高尚情怀。整首诗兼具豪迈的气势与真挚的情感,从楼的壮观写到历史感慨,再归结到为政者心怀百姓的主旨,层层递进,情景交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