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岭二首

· 苏轼
暂著南冠不到头,却随北雁与归休。 平生不作兔三窟,今古何殊貉一丘。 当日无人送临贺,至今有庙祀潮州。 剑关西望七千里,乘兴真为玉局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冠:楚国在南方,因此称楚冠为南冠,后指囚徒。
  • 兔三窟: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 (h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
  • 临贺:古地名。
  • 潮州:今广东潮州。
  • 剑关:即剑门关。
  • 玉局:指苏轼曾任的玉局观提举官。

翻译

暂时戴着囚犯的帽子也不会到永远,而是跟随北去的大雁一同归去罢休。一生不曾像兔子那样有三个洞窟,从古到今又与那仅仅是一个土丘的貉有何不同。当年没有人送我到临贺,到如今还有庙祭祀在潮州。在剑门关向西遥望七千里,趁着兴致真的是如同去进行玉局的游历。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复杂的情感和感慨。他以诙谐自嘲的口吻,表达了自己虽遭贬谪但却能豁达洒脱的心境。“暂著南冠不到头”写出了他对目前困境的一种暂态看法,相信不会长久;“平生不作兔三窟”显示了他的正直和不世故。通过与历史人物和地方的对比,如无人送临贺和潮州有庙祀,及对距离的描述,进一步凸显了自己经历的独特。诗中既有一种无奈,又有一份豪放与率真,展现出苏轼独特的人格魅力和文学才情。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