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妃阁五首

· 苏轼
雨细方梅夏,风高已麦秋。 应怜百花尽,绿叶暗红榴。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太妃:皇帝父亲的妃子。这里皇太妃所指为宋哲宗朝的朱德妃。她在哲宗登基后被尊为皇太妃。
  • **梅夏:指杨梅成熟的初夏时节。
  • **麦秋:指农历四五月麦子成熟的时候 。
  • **暗红榴:暗红色的石榴花。

翻译

细雨绵绵,正值杨梅成熟的初夏时节,清风拂过,这时已是麦子成熟的日子。想必(上天)怜惜百花都凋零殆尽,才留下满树绿叶中盛开的暗红色石榴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太妃阁周围的四季不同景色。诗的前两句通过“雨细”“梅夏”“风高”“麦秋”简洁却形象地勾勒出初夏到麦熟时节的气候和物候特征,“雨细”的温和与“风高”的爽朗形成对比。后两句则流露出更深层次的情感 ,“应怜”二字赋予上天怜悯之情,点明百花凋谢时令,却突出石榴花在绿叶衬托下的鲜艳,以“暗红榴”为画面增添色彩,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整体营造出一种既时光流转、繁华易逝,又有新生命盎然的既略带惆怅又充满生机的氛围,可能也借此反映皇太妃地位虽尊荣却在复杂宫廷情感中的微妙心境。

苏轼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