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风
大水蔑洲浦,牵挽无复施。
我舟恃长风,风止将安为。
塌然委积水,坐被弱缆维。
市井隔峰岭,食尽行将饥。
长啸呼风伯,厄穷岂不知。
蓬蓬起东南,旗尾西北驰。
所望乃大谬,开门讯舟师。
舟师掉头笑,沿溯要有时。
溯者不少息,沿者长嗟咨。
飘风不终日,急雨常相随。
雨止风亦止,条条弄清漪。
我言未见信,君行自见之。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蔑(miè):淹没。
- 洲浦:水中的陆地和水滨。
- 牵挽:拉船前进。
- 塌然:倒下的样子,这里指船只失去动力后颓然的状态。
- 委:弃、置,这里指船停在。
- 弱缆:细的缆绳。
- 维:系、栓。
- 风伯:古代神话中的司风之神。
- 蓬蓬:形容风声。
- 沿溯:顺流而下叫“沿”,逆流而上叫“溯” 。
- 飘风:暴风。
翻译
滔滔大水淹没了洲浦,拉船的办法再也无法施行。我乘坐的船全靠着大风助力,如今风停了可该怎么办才好。船儿颓然地停在积水中,只是靠着细细的缆绳维系着。集市远隔着峰岭,食物快吃完了眼看就要陷入饥饿。我大声呼喊风伯,您难道不知道我正处于困境吗。东南方向呼呼地刮起了风,船旗的尾部向西北方向飘动。可期盼的与实际情况相差甚远,我打开门询问船师。船师转过头笑着说,顺流逆流都要讲求时机。逆流而上的船片刻不敢停歇,顺流而下的船常常发出叹息。狂风不会刮一整天,急雨常常与之相随。雨停了风也停了,水面平静,条条波光闪耀出涟漪。我的话您可能还不信,您继续前行自己便会明白。
赏析
这首诗详细描述了诗人行舟途中因风被阻隔的经历和心境。开篇描绘大水淹没洲浦,拉船无用,风停后船无所依的困境,奠定了焦虑无奈的基调。诗人向风伯呼喊,渴望助力,却未能如愿,刻画了其在困境中的急切与无助。通过与船师的对话,体现出船师面对自然规律的从容与通达。诗中用“飘风不终日,急雨常相随”等语句,细致地描绘了自然界风雨的变化,以景衬情。整首诗既展现出自然力量的不可抗拒,又传达出一种对顺应自然的思考,语言质朴,却蕴含深刻的心境与人生感悟 。

苏辙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 1871篇诗文
苏辙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感寓 》 —— [ 明 ] 童轩
- 《 八月送友人还山 》 —— [ 清 ] 范承斌
- 《 八月兵入京师十月广州始得平安消息 》 —— [ 明 ] 黎民表
- 《 丙申八月出都寄曾芷潭编修 》 —— [ 清 ] 郑献甫
- 《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有吴延陵君子之墓 》 —— [ 清 ] 缪徵甲
- 《 闰月二十日离玉山八月到馀干易舟又二日抵鄱阳城追集途中所作得诗十有二首 其三 》 —— [ 宋 ] 赵蕃
- 《 乙巳八月既望偕子随同年如舫亭玩月联句 》 —— [ 清 ] 张洵佳
- 《 八月既望要详刑护漕游水东早饭碧虚遍观栖霞程曾龙隐诸岩晚酌松关放舟过水月洞月色佳甚逼夜分乃归赋此纪游 》 —— [ 宋 ] 张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