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君变文 其六

昭君昨夜子时亡,突厥今朝发使忙。 三边走马传胡命,万里飞书奏汉王。 单于是日亲临哭,莫舍须臾守看丧。 解剑脱除天子服,披头还著庶人裳。 衙官坐位刀剺面,九姓行哀截耳珰。 □□□□□□□,架上罗衣不重香。 可惜未央宫里女,嫁来胡地碎红妆。 首领尽如云雨集,异口皆言斗战场。 寒风入帐声犹苦,晓日临行哭未央。 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 何期远远离京兆,不忆冥冥卧朔方。 早知死若埋沙里,悔不教君还帝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突厥(tū jué):古代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
  • 单于(chán yú):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
  • 剺面(lí miàn):以刀划面,表示悲哀。
  • 未央宫:西汉帝国的大朝正宫,汉朝的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 京兆:西安的古称,这里代指王昭君的故乡。
  • 朔方:北方。

翻译

王昭君在昨夜子时去世了,今日突厥赶忙派遣使者。三路的快马传递着胡人的命令,万里之外迅速呈书奏报汉王。单于在这一天亲自前来痛哭,片刻不离地守着灵柩。他解下佩剑,脱去天子的服饰,披散头发,穿上平民的衣裳。官员们坐在座位上用刀划面,九姓之人悲哀地割下耳饰。架子上的罗衣再也没有了香气。可惜这未央宫里的女子,嫁到胡地后红颜破碎。首领们如同云雨般聚集,异口同声地说要去战场上争斗。寒风吹进帐篷声音依然凄苦,拂晓时分动身离开时哭声还未停止。昔日同眠时觉得夜晚短暂,如今独自就寝却觉得夜如此漫长。怎能想到远远地离开了京兆,不再思念昏暗中沉睡的朔方。早知道会死在这沙地里,后悔没有让你回到故乡。

赏析

这首诗以王昭君的去世为背景,描绘了突厥人对她的悲痛之情以及对战争的态度。诗中通过对单于的行为描写,如亲临哭丧、脱除天子服等,表现出对王昭君的重视和悲痛。同时,描写了衙官剺面、九姓行哀等场景,烘托出悲伤的氛围。诗中还通过对比,如“昔日同眠夜即短,如今独寝觉天长”,表达了对王昭君的思念和惋惜。最后两句则表达了对王昭君命运的哀叹和悔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悲凉,生动地展现了王昭君的悲剧命运以及人们对她的怀念和同情。

无名氏

唐代佚名作者的统称。 ► 3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