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诗二首 其一

悬装乱水区,薄旅次山楹。 千岩盛阻积,万壑势回萦。 巃嵷高昔貌,纷乱袭前名。 洞涧窥地脉,耸树隐天经。 松磴上迷密,云窦下纵横。 阴冰实夏结,炎树信冬荣。 嘈囋晨鹍思,叫啸夜猿清。 深崖伏化迹,穹岫閟长灵。 乘此乐山性,重以远游情。 方跻羽人途,永与烟雾并。
拼音

所属合集

#庐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悬装:行李悬挂在身上,形容行装简单。
  • 乱水区:形容水流湍急的地区。
  • 薄旅:轻装简行的旅行者。
  • 次山楹:在山边的屋檐下暂时停留。
  • 巃嵷:形容山峰高峻险峻的样子,发音为 (lóng sǒng)。
  • 纷乱袭前名:形容山势错综复杂,沿袭了之前的名称。
  • 地脉:地下地质构造,比喻山川的自然脉络。
  • 耸树:高耸入云的树木。
  • 天经:天空的路径,比喻深远的天际线。
  • :石阶。
  • 云窦:云雾缭绕的山洞。
  • 阴冰:指夏季山中形成的冰块。
  • 炎树:炎热季节依然茂盛的树木。
  • 嘈囋:声音杂乱。
  • 鹍(kūn):古代传说中的大鸟,叫声宏大。
  • 叫啸:猿猴的鸣叫声。
  • 化迹:仙人或动物变化成的痕迹。
  • 穹岫(qióng xiù):高峻的山峰。
  • 閟(bì):隐藏。

翻译

身着简装涉过湍流之地,轻装旅人暂憩山边屋檐。 千座山岩阻塞重重叠叠,万条山谷回旋蜿蜒。 峻峭山峰似昔日风貌,错综地名唤起过往记忆。 探寻洞穴窥探大地脉络,高树隐现于苍穹之间。 松木台阶上迷失于神秘,云雾山洞中上下纵横。 夏日山中仍有冰晶凝结,炎炎烈日下树木生机盎然。 清晨鸟鸣嘈杂如思潮涌动,夜晚猿猴啸叫清脆透彻。 深崖里似乎藏着仙人踪迹,高峻峰峦隐藏着无尽神秘。 借着这份山居之乐,更添远离尘世的游历之心。 踏上羽士的归隐之路,从此与烟雾共长天。

赏析

鲍照的这首诗描绘了庐山壮丽的景色和诗人登山的体验。他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展现了庐山千岩万壑的雄奇、洞涧林木的幽深以及四季变换的奇妙。诗中穿插了丰富的神话传说元素,如“深崖伏化迹”和“穹岫閟长灵”,增添了神秘色彩。诗人的情感随着山景的变化而起伏,从早晨的嘈囋鸟鸣到夜晚的寂静猿啸,体现出他对自然的敬畏和向往。整首诗寓情于景,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热爱山水、追求隐逸的心境。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