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庐山诗二首 其二
访世失隐沦,从山异灵士。
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
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
氛雾承星辰,潭壑洞江汜。
崭绝类虎牙,巑岏象熊耳。
埋冰或百年,韬树必千祀。
鸡鸣清涧中,猿啸白云里。
瑶波逐穴开,霞石触峰起。
回互非一形,参差悉相似。
倾听凤管宾,缅望钓龙子。
松桂盈膝前,如何秽城市。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访世:寻求世俗之外。
- 隐沦:泛指神仙。
- 峤(qiáo):高而尖的山。
- 岑(cén):小而高的山。
- 汜(sì):不流通的小沟渠。
- 崭绝:形容山势险峻。
- 巑岏(cuán wán):形容山峰高峻。
- 韬树:深藏树木。
翻译
追寻世俗之外却失去了神仙踪迹,跟从高山才不同于庸俗之人。黎明时整理头上的云冠,登上高峻的山岭远远地停下脚步。高大的山峰隔开半片天空,长长的悬崖阻断千里路途。雾气承接星辰,潭水山谷连通大江小沟。山势险峻如同虎牙,高峻如同熊耳山。埋在冰下或许已有百年,深藏的树木必定历经千年。鸡在清澈的山涧中鸣叫,猿在白云里长啸。水波追逐着洞穴而流淌,云霞般的石头触碰着山峰耸起。回环交错不止一种形态,参差不齐却都很相似。静静倾听凤箫管乐的声音,远远盼望着钓龙的仙人。松树桂树长满膝前,怎么还会留恋那污秽的城市呢。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与神秘氛围。诗中通过对山峰、雾气、潭壑等自然景观的描写,如“高岑隔半天,长崖断千里”等,展现出庐山的雄伟与奇幻。对山中各种声音的描述,如鸡叫、猿啸等,则增添了鲜活的气息。而且诗中还提到了一些神奇的元素,如隐沦、钓龙子等,使整首诗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神秘感。最后表达了对山中生活的喜爱和对城市污浊的嫌弃,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整体意境开阔,用词精准,富有感染力。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