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中书绘入琵琶峡望积布矶诗

昔余侍君子,历此游荆汉。 山川隔旧赏,朋僚多雨散。 图南矫风翮,曾非息短翰。 移疾觏新篇,披衣起渊玩。 惆怅怀昔践,仿佛得殊观。 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 奔星上未穷,惊雷下将半。 回潮渍崩树,轮囷轧倾岸。 岩筱或傍翻,石菌芜修干。 澄澄明浦媚,衍衍清风烂。 江潭良在目,怀贤兴累叹。 岁暮不我期,淹留绝岩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刘中书:指刘绘,曾任中书郎。
  • 荆汉:荆州和汉水一带。
  • 图南:南飞,比喻志向高远。
  • :扬起。
  • 风翮(hé):羽翼。
  • 移疾:称病辞官。
  • 渊玩:深入玩味。
  • 赪(chēng)紫:红色和紫色。
  • 彬驳:色彩错杂。
  • 轮囷(qūn):卷曲的样子。
  • 岩筱(xiǎo):岩边的细竹。

翻译

从前我侍奉君子之时,曾经游历这荆州汉水之地。山川阻隔了旧日的观赏,朋友同僚多已像雨般离散。想要像鸟一样南飞扬起高远的翅膀,绝不是想要停下短小的翅膀。称病后看到新的诗篇,披衣起来深入地玩味。惆怅地怀念往昔的经历,仿佛获得了特殊的观感。红色和紫色相互错杂,如锦缎般的云彩相互凌乱。流星向上还未到尽头,惊雷往下已响到一半。回旋的潮水浸渍着崩裂的树木,卷曲的样子挤压着倾倒的岸堤。岩边的细竹有的在旁边翻倒,石头上的菌类使修长的树干荒芜。清澈的江水在浦口明媚可爱,连续不断的清风美好灿烂。江潭确实就在眼前,怀念贤能兴起屡屡叹息。岁月末年不与我相约,停留久居在这险峻的山畔。

赏析

这首诗是谢脁所作,描绘了琵琶峡和积布矶的景象。诗中回忆自己过去在此地的游历经历,与现今的情景对比,表达了对旧时光和友人离散的感慨。通过对山川景色、云彩、流星、惊雷等自然景象的生动描写,营造出宏阔而又变幻的氛围。如对色彩的描绘“赪紫共彬驳,云锦相凌乱”,展现出绚丽多彩的画面。同时,对江边景物如岩筱、石菌等细节的捕捉,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和真实感。结尾处表达对时光流逝和贤能之人的怀想与感叹,以及自己在岁暮时滞留此地的无奈,使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观之外更富有情感深度和人生思考。

谢脁

谢朓(tiǎo),字玄晖,汉族,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南朝齐杰出的山水诗人,出身高门士族,与“大谢”谢灵运同族,世称“小谢”。十九岁解褐豫章王太尉行参军。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与竟陵王萧子良西邸之游,初任其功曹、文学,为“竟陵八友”之一。永明九年(公元491年),随随王萧子隆至荆州,十一年还京,为骠骑咨议、领记室。建武二年(公元495年),出为宣城太守。两年後,復返京为中书郎。後又出为南东海太守,寻迁尚书吏部郎,又称谢宣城、谢吏部。东昏侯永元元年(公元499年)遭始安王萧遥光诬陷,死狱中,时年三十六岁。 曾与沈约等共创“永明体”。今存诗二百餘首,多描写自然景物,间亦直抒怀抱,诗风清新秀丽,圆美流转,善于发端,时有佳句;又平仄协调,对偶工整,开启唐代律绝之先河。 ► 17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