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诗二首 其二

遁迹避纷喧,货农栖寂寞。 荒径驰野鼠,空庭聚山雀。 既远人世欢,还赖泉卉乐。 折柳樊场圃,负绠汲潭壑。 霁旦见云峰,风夜闻海鹤。 江介早寒来,白露先秋落。 麻垄方结叶,瓜田已扫箨。 倾晖忽西下,回景思华幕。 攀萝席中轩,临觞不能酌。 终古自多恨,幽悲共沦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遁迹(dùn jì):避世隐居。
  • 货农:以农耕为业。
  • (gěng):汲水用的绳子。
  • 江介:江岸。
  • (tuò):竹笋上一片一片的皮。

翻译

为躲避纷扰喧嚣而隐居,以农耕为业,在寂寞中生活。荒凉的小路上有野鼠奔跑,空旷的庭院里聚集着山雀。既远离了人世的欢乐,还好能从泉水与花卉中获得乐趣。折下柳枝围起园圃,背着绳索从深潭山谷中汲水。清晨雨停后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山峰,深夜里能听到海边仙鹤的鸣叫。江岸的秋天早早地就寒冷起来,白露在秋季开始时便已降落。麻地里的植株正长出叶子,瓜田里的瓜已经扫除了笋壳。夕阳忽然西下,回想起过去的美好时光。攀着藤萝登上中间的高亭,面对酒杯却无法畅饮。自古以来就有许多遗憾,深沉的悲哀一同消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情景以及内心的感受。诗的开头,诗人表明自己为避世而选择隐居农耕,生活虽然寂寞,但也能从自然中寻得一些乐趣。接着描述了周围的自然景象,如野鼠、山雀、云峰、海鹤等,以及农事活动,如围园圃、汲水等,展现出一种宁静而又有些荒凉的氛围。诗中提到秋天的寒冷早早到来,白露先落,麻叶生长,瓜田扫箨,这些景象既体现了季节的变化,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最后,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回想起过去,心中涌起一种深沉的悲哀,感叹人生中的遗憾。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清幽,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世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