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善寺法会诗

栖乌犹未翔,命驾出山庄。 诘屈登马岭,回互入羊肠。 稍看原蔼蔼,渐见岫苍苍。 落星埋远树,新雾起朝阳。 阴池宿早雁,寒风催夜霜。 兹地信闲寂,清旷惟道场。 玉树琉璃水,羽帐郁金床。 紫柱珊瑚地,神幢明月珰。 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 涧斜日欲隐,烟生楼半藏。 千祀终何迈,百代归我皇。 神功照不极,睿镜湛无方。 法轮明暗室,慧海渡慈航。 尘根久未洗,希沾垂露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栖乌(qī wū):栖息的乌鸦
  • 诘屈(jié qū):曲折,弯曲
  • 回互:迂回交错
  • (xiù):山峰
  • 蔼蔼: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
  • 阴池:背阴的水池
  • (qí):地神
  • 道场:指修行学道的处所,也指佛教、道教诵经礼拜、修道的场所
  • (dāng):古代妇女戴在耳垂上的装饰品,这里指神幢上的饰物
  • (zhì):登高

翻译

栖息的乌鸦还没有飞翔,我就命人驾车从山庄出发。沿着曲折的道路登上马岭,迂回交错地进入像羊肠一样的小路。渐渐看到原野上草木茂盛,逐渐望见山峰苍茫。落下的星星好像埋在了远处的树丛中,早晨的阳光中新起的雾气弥漫。背阴的水池里早有大雁栖息,寒冷的风催促着夜晚的寒霜降临。这个地方确实安静寂寥,清静开阔的只有这修行的场所。这里有如玉树般的琉璃水,有羽毛装饰的帐幕和郁金制成的床。紫色的柱子立在珊瑚地上,神幢上挂着明月般的珰饰。牵着藤萝走下石头台阶,攀着桂树登上松木桥梁。山涧倾斜,太阳将要隐没,烟雾升起,楼阁半隐半现。千年的祭祀终究会远去,百代的天下都归属于我皇。皇上的功绩光照无穷,他的睿智之镜清澈没有边际。佛法之轮照亮黑暗的房间,智慧之海引领人们渡过苦难。我尘世的根性长久没有洗净,希望能沾到如垂露般的佛光。

赏析

这首诗是萧统参加开善寺法会时所作。诗的开头描述了出发前往法会的情景,接着描绘了沿途的自然景色,如茂盛的原野、苍茫的山峰、落星、新雾、早雁、寒风、夜霜等,营造出一种清幽寂静的氛围。随后,诗人描述了法会场所的庄严华丽,如玉树琉璃水、羽帐郁金床、紫柱珊瑚地、神幢明月珰等,展现了法会的神圣和庄重。诗中还表达了对皇帝功绩和睿智的赞美,以及对佛法的敬仰和对自身修行的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将自然景色、法会场景和个人情感融为一体,体现了诗人高超的文学艺术水平。

萧统

萧统

即昭明太子。南朝梁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字德施,小字维摩。武帝长子。梁武帝天监初,立为太子。夙慧,五岁遍读《五经》。既长,明于庶事。信佛能文,遍览众经,东宫藏书三万卷。引纳才士,商榷古今,恒以文章著述,一时文风大盛。编有《文选》,以“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为标准,选录各体诗文,为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另有《昭明太子集》。 ► 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