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注释
结庐:构筑房屋。结,建造、构筑。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人聚居的地方。
尔:这样。
日夕:傍晚。
相与:相伴。
序
本篇是《饮酒》二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写了悠然自得的情,也写了幽美淡远的景,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含着万物各得其所、委运任化的哲理;这哲理又被诗人提炼、浓缩到“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等警句,整首诗的韵调也更显得隽秀深长。
赏析
诗的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所表达的都是偶然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这其中的“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使道书千卷,佛经万页,也不能道尽其中奥妙,所以只好“欲辨已忘言”不了了之。这种偶然的情趣,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大隐隐于市,真正宁静的心境,不是自然造就的,而是陶渊明的心境的外化。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结庐:构筑房舍。庐,简陋的房屋。
- 人境:尘世,人类聚居的地方。
- 尔:如此,这样。
-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 南山:泛指山峰。
- 日夕:傍晚。
翻译
我在众人聚居的地方建造房屋,却没有车马的喧嚣。若问我为何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的山气特别好,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怎样表达。
赏析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人生真谛的体悟。诗的开头,表明虽居于尘世却能远离喧嚣,体现出其内心的宁静。“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古名句,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自在闲适的田园生活状态和物我两忘的境界。山气、飞鸟的描写,烘托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最后两句,指出在田园生活中蕴含着人生的真意,而这种真意只能意会,难以言传。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陶渊明
陶渊明,字元亮(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 1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