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当时红楼离别之夜,令人惆怅不已,香灯隐约地映照着半卷的流苏帐。残月将落,天刚破晓时,「我」就要出门远行,美人含着泪珠为「我」送行,真是「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的样子。
临别时为我弹奏一曲如泣如诉的乐章,那琵琶杆拨上装饰着用金制成的翠羽,雍容华贵;那琵琶弦上弹奏着娇软的莺语,婉转动人。那凄恻的音乐分明是在劝「我」早些儿回家,碧纱窗下有如花美眷在等着他。
注释
菩萨蛮:词牌名。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此指官贵人家女子的闺一说犹青楼,妓女所居。
堪惆怅:指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堪,「那堪」的省文。
香灯:即长明灯。通常用琉璃釭盛香油燃点。
流苏帐:指饰有流苏的帷帐。流苏,是用五彩毛羽或丝绸等制成的穗状须带或垂饰物,常饰于车马、帷帐等物上。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淚辞」句:意谓当黎明之时将要出门离去女子留着眼泪与之辞别。
琵琶:乐器名。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中国。后经改造,团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子」。南北朝时又有曲项琵琶传入中国。四弦腹呈半梨形颈上有四柱,横抱怀中用拨子弹奏,即现今琵琶的前身。唐宋以来经不断改进柱垃逐渐增多改横抱为竖抱,废拨子改用手指弹奏。
金翠羽:指琵琶上用黄金和翠玉制成的饰物。
弦上黄莺语:指琵琶之声犹如黄莺的啼叫。
绿窗:绿色纱窗,指贫女的闺室。与红楼相对,红楼为富家女子闺室。
序
《菩萨蛮五首》是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这五首词是一个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这组词是有两层含义,可以说词人所写的只是跟一个现实的女子离别的相思怀念,也可能是暗写对于唐朝故国的一份忠爱的感情。
此为第一首,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上阕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过阕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韦庄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政治家,诗人。广明元年(880年)韦庄在长安应举,黄巢攻占长安以后,与弟妹失散,浪迹天涯。中和三年(883年)三月,在洛阳写有长篇歌行《秦妇吟》。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进士,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乾宁四年(897年),李询为两川宣谕和协使,聘用他为判官。在四川时为王建掌书记,蜀开国制度皆庄所定,官至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武成三年(910年)八月,卒于成都花林坊。葬白沙之阳。谥文靖。
► 381篇诗文
韦庄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菩萨蛮 · 牡丹含露真珠颗 》 —— [ 唐 ] 无名氏
- 《 菩萨蛮 · 归鸿声断残云碧 》 —— [ 宋 ] 李清照
- 《 贺新郎 · 别茂嘉十二弟 》 —— [ 宋 ] 辛弃疾
- 《 菩萨蛮 · 花明月暗笼轻雾 》 —— [ 五代十国 ] 李煜
- 《 八声甘州 · 寄参寥子 》 —— [ 宋 ] 苏轼
- 《 菩萨蛮 · 白日惊飚冬已半 》 —— [ 清 ] 纳兰性德
- 《 菩萨蛮 · 端午日咏盆中菊 》 —— [ 清 ] 顾太清
-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 唐 ] 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