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德和伯氏六首

溪冷浣花宗武哭,池荒梦草惠连愁。 行人犹说春风夜,灯影书声共水楼。
拼音

所属合集

#六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浣(huàn)花:即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为锦江支流。
  • 宗武:杜甫之子,此处借指作者的子侄辈。
  • 梦草:据《谢氏诗源》记载,谢灵运梦见弟弟谢惠连,从而写出了“池塘生春草”的名句,后以“梦草”为怀念弟弟之典。
  • 惠连: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是谢灵运的族弟。

翻译

溪水冰冷,如宗武为父亲之逝哭泣时的浣花溪般,池塘荒芜,如惠连梦后愁绪萦怀时的池塘般。行人还在谈论着那春风沉醉的夜晚,灯影与读书声共同映照在水边的楼阁上。

赏析

这首诗以景衬情,通过描绘溪边的寒冷、花的凋零、池水的荒芜,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悲痛和思念。诗中的“溪冷”“池荒”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写,更是诗人内心哀伤的象征。而“行人犹说春风夜,灯影书声共水楼”则通过回忆过去美好的时光,与现实的悲哀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心中无尽的愁苦。

林景熙

林景熙

林景熙,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3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