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色,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注释
杨寘(zhì):欧阳修的朋友,字审贤,少睥时有文才,宋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寘,同“置”。
幽忧:过度的忧伤和劳累。语出《庄子·让王》:“我适有幽忧之病。”
孙道滋:作者的朋友。
宫:五声音阶的第一音级,依次是商、角、徵(zhǐ)、羽。
引:乐曲体裁之一。
“受宫声数引”句:学习宫、商的声音和几支曲子。
技:技艺。
凄然:悲伤的样子。
舒然:舒畅的样子。
怨夫:即旷夫,也就是没有妻室的男子。
雍雍:和谐、和睦。
遗音:《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圣证论》引《尸子》及《孔子家语》说南风辞为:“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琴操》:“拘幽操,文王于羑(yǒu)里而作也。”《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学鼓琴于师襄。”一些古书记他作过《临河操》、《将归操》、《猗兰操》、《龟山操》等琴曲。
伯奇:《琴操》记周宣王时,大臣尹吉甫有个儿子,名伯奇,本来很孝顺,由于后娘谗害,被尹吉甫驱逐出去。伯奇很伤心,弹琴作《履霜操》,曲终,投河而死。
文章:《论语·公冶长》:“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刘宝楠正义:文章,谓诗、书、礼、乐、《易》之忧患。忧患,《易·系辞下》:“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怨刺:《诗谱序》:“众国纷然,刺怨相寻。”刘宝楠正义:“怨亦刺之类,故连言之”。意谓讽刺政治。
道:同“导”,开导。
湮(yīn)郁:阻塞。
写:通“泻”。
荫调:凭借上代官爵而得官。
尉:官名。
剑浦:县名,今福建南平县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忧之疾:过度忧劳引起的疾病。
-
宫声:五音之一 ,这里泛指曲调。
-
引:一种乐曲体裁 。
- ****絃(xián):同“弦”。
- ****雍雍(yōng yōng):鸟和鸣声。
-
荫调:凭借祖先的功勋循例补官。
-
尉:县尉,主管一县治安。
-
剑浦:地名,今福建南平 。
-
区区:形容渺小,这里指偏远 。
- ****湮郁(yān yù):阻塞,郁结。
翻译
我曾经得了过度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也没能治好。后来在朋友孙道滋那里学习弹琴 ,学习了几支宫调的曲子,时间久了竟乐在其中,不知道身体还有疾病。疾病是从忧劳中产生的 。药性猛烈的药物,能治疗疾病的积聚,却不如最美妙的音乐,能调解内心的不平 。内心平静,原本不和谐的变得和谐,那么疾病就被忘掉自然是应该的 。
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小技艺 。等达到很高水平时 ,(音调里)大的音是宫音,小的音是羽音 ,操弦急促发声 ,忽然间又转变 ,声音急促的显得凄凉而紧迫 ,声音舒缓的显得舒畅而平和 ,犹如悬崖崩塌、山石迸裂 ,高山上涌出清泉 ,又好像夜晚风雨来临(般多变) 。又像失意的丈夫和寡妇的叹息 ,雌雄鸟儿的和鸣 。(其声音中)蕴含的忧思深沉、意境深远 ,仿佛是舜、周文王、孔子遗留下来的乐音 ;(若呈现的)是悲愁感愤 ,那就是伯奇那样的孤儿 、屈原那样的忠臣所发出的叹息 。喜怒哀乐之情,一定能深深打动人心 。而它的纯正古朴、淡泊宁静 ,同尧舜三代的言辞 、孔子的文章 、《易经》所包含的忧患 、《诗经》所表达的怨刺没什么不同 。可以用耳朵听 ,用手去回应 ,取用其中和谐的(曲调) ,疏通那郁结的愁闷 ,抒发那幽深的情思 ,那么在打动人心方面 ,也是有着极大感染力的啊 。
我的朋友杨君 ,爱好学习又有文采 ,多次参加进士考试 ,都不得志 。等到凭借祖先功勋循例补官 ,在剑浦担任县尉 ,那个地方在遥远的东南数千里之外 。这样他心中必然有不平的地方 。况且他从小又多病 ,而南方缺少医药 。风俗习惯、饮食与家乡都不一样 。以他多病的身体 ,怀着不平的心,生活在与家乡不适宜的习俗环境中 ,难道能够长久地闷闷不乐吗?然而要想平静他的心境来调养身体的疾病 ,从弹琴中也将会有所收获 。所以我写了这篇《琴说》送给他为他饯行 ,并且邀请孙道滋一同喝酒 ,送上琴作为分别的纪念。
赏析
本文是欧阳修送友人杨寘(zhì)时所作。文章开篇以自己学琴治愈幽忧之疾为引,阐述了音乐对调节内心、治愈疾病的作用,为后文劝杨寘通过学琴平复心境做铺垫。接着,详细描写了琴音的各种变化和丰富情感,生动展现出琴音的美妙与感染力,将琴音提到了与圣贤之音相媲美的高度 。通过描写琴音能宣泄情绪、打动人心,体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文章后半部分点明杨寘的现状,他好学有文却科举不顺,又身处异乡,身体多病,有着诸多内心不平和困苦 。而欧阳修认为弹琴能帮助他调养身心,故而写此序相赠,希望琴能为其排解忧愁烦闷。这篇序文,既有对音乐之美的精妙体悟与描写,又满含对友人真挚的关怀情谊,文理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