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哉此风赋
贤者之乐,快哉此风。
虽庶民之不共,眷佳客以攸同。
穆如其来,既偃小人之德;飒然而至,岂独大王之雄。
若夫鷁退宋都之上,云飞泗水之湄。
寥寥南郭,怒号于万窍;飒飒东海,鼓舞于四维。
固以陋晋人一吷之小,笑玉川两腋之卑。
野马相吹,搏羽毛于汗漫;应龙作处,作鳞甲以参差。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庶民:平民百姓。
- 眷:垂爱,喜爱。
- 穆如:温和的样子。
- 偃:压制,此处指平息。
- 小人:此处指地位低微的人,非贬义。
- 鷁退:比喻退隐,鷁鸟象征高洁之士。
- 泗水:古代河流,这里代指清幽之地。
- 寥寥:空旷,稀疏。
- 怒号于万窍:形容风声在各种缝隙中呼啸。
- 四维:四方,代指广阔的天地。
- 陋:鄙视。
- 玉川:指唐代诗人卢仝,以其简朴生活闻名。
- 两腋之卑:形容卢仝生活的简朴,腋下夹着书卷,无华贵之物。
- 野马:指春天傍晚的雾气,如奔腾的野马。
- 汗漫:广阔无垠。
- 应龙:传说中的神龙,能行云布雨。
- 参差:形容鳞片错落有致。
翻译
智者所享受的乐趣,莫过于这阵清风。 虽然不是所有百姓都能共享,但它却特别眷顾杰出的宾客。 它温顺地吹来,平息了世俗的纷扰;忽然间又带来,仿佛只有王者的威严。 看那鷁鸟在宋都上空翱翔,云朵在泗水边轻轻飘过。 在空旷的南郊,风在无数孔隙中怒吼;在东海之滨,它鼓动着万物生长。 我们嘲笑那些晋人对细微声音的过分在意,也笑卢仝生活的简单。 风像野马在广袤的原野上奔驰,吹动着羽毛;应龙出现,鳞甲闪烁,形态各异。
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对自然风的赞美,借风喻贤者之乐,体现了他的超然洒脱和高尚情怀。他不仅描绘了风的各种形态,从温和到狂放,从静谧到激昂,还通过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象,寓言般地展现了风的品质和力量。同时,诗中也暗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对那些过于琐碎或追求物质的鄙视。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展现出苏轼卓越的才情和独特的审美观。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 《 调笑令 · 效韦应物体 》 —— [ 宋 ] 苏轼
- 《 与欧育等六人饮酒 》 —— [ 宋 ] 苏轼
- 《 赵郎中见和,戏复答之 》 —— [ 宋 ] 苏轼
- 《 游太平寺净土院,观牡丹中有淡黄一朵,特奇,为作小诗 》 —— [ 宋 ] 苏轼
- 《 临江仙 》 —— [ 宋 ] 苏轼
- 《 襄阳古乐府三首野鹰来 》 —— [ 宋 ] 苏轼
- 《 望湖楼晚景 》 —— [ 宋 ] 苏轼
-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暴雨初晴楼上晚景 》 —— [ 宋 ]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