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其十三)

春禽喈喈旦暮鸣,最伤君子忧思情。 我初辞家从军侨,荣志溢气干云霄。 流浪渐冉经三龄,忽有白发素髭生。 今暮临水拔已尽,明日对镜复已盈。 但恐羇死为鬼客,客思寄灭生空精。 每怀旧乡野,念我旧人多悲声。 忽见过客问何我,宁知我家在南城。 答云我曾居君乡,知君游宦在此城。 我行离邑已万里,今方羇役去远征。 来时闻君妇,闺中孀居独宿有贞名。 亦云悲朝泣闲房,又闻暮思泪沾裳。 形容憔悴非昔悦,蓬鬓衰颜不复妆。 见此令人有余悲,当愿君怀不暂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喈喈(jiē jiē):鸟叫声。
  • 渐冉:逐渐。
  • (jī):同“羁”,拘束。

翻译

春鸟每天早晚不停地鸣叫,最能伤害君子的忧思之情。我当初离开家在军侨那里从军,荣耀的志向和昂扬的意气直冲云霄。漂泊流浪逐渐经历了三年,忽然间有了白发和白色的胡须。今天傍晚在水边把它们拔光,明天对着镜子又长满了。只担心被拘束而死成为鬼魂,客居他乡的思绪寄托消失生命就徒然没了精神。常常怀念故乡的郊野,思念我旧日的亲友就多有悲声。忽然遇到过客问起我,怎么知道我家在南城。回答说我曾居住在您的家乡,知道您在这里为官。我行走离开家乡已有万里,如今正被拘束服役去远征。来的时候听说您的妻子,在闺中守寡独自居住有坚贞的名声。也说是早上悲伤哭泣在空房,又听说晚上思念流泪沾湿衣裳。面容形体憔悴已不是往昔的欢悦模样,蓬乱的头发衰老的容颜也不再梳妆。看到这让人有许多悲伤,希望您心里不要很快忘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在外漂泊者的复杂思绪和人生感慨。诗中先以春鸟的鸣叫映衬君子的忧思,回忆当初的壮志豪情。然而经历多年漂泊后早生华发,感叹时光流逝和客居之苦。紧接着通过与过客的交谈,牵出对家乡和故人的思念,尤其是对友人之妻守寡生活的描写,更增添了一份凄凉和悲哀。全诗情感深沉,意境凄婉,生动地展现出孤独漂泊者那种内心的愁苦与无奈,以及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他人遭遇的同情。

鲍照

鲍照

南朝宋诗人,字明远,人称鲍参军,东海郡人(今属山东兰陵县长城镇)。南朝宋元嘉(公元424年—公元453年)中,刘义庆以他为国侍郎。其后成为太学博士、中书舍人。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由于任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南朝宋泰始二年(公元466年),刘子顼遵奉其兄刘子勋为正统的宋帝,出兵攻打建康的宋明帝(泰始元年底弑杀凶暴的前废帝刘子业,自立为帝),参加了所谓的“义嘉之难”(义嘉为刘子勋年号)。刘子勋与刘子顼在同年兵败被杀,鲍照也在刘子顼的军中被乱兵杀害。 ► 18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