鹬蚌相争

· 刘向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拼音

所属合集

#小学文言文

译文

  赵国将要出战燕国,苏代为燕国对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了易水,看见一只河蚌正从水里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河蚌马上闭拢,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干死你。’河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不取,明天你的嘴不取,就会饿死你。’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老百姓就会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要成为那不劳而获的渔翁了。所以我希望大王认真考虑出兵之事。”赵惠文王说:“好吧。”于是停止出兵攻打燕国。

注释

方:刚刚。 蚌:贝类,软体动物有两个椭圆形介壳,可以开闭 曝:晒。 支:支持,即相持、对峙 鹬:一种水鸟,羽毛呈茶褐色,嘴和腿都细长,常在浅水边或水田中捕食小鱼、昆虫、河蚌等。 钳:同“钳”,把东西夹住的意思 喙:嘴,专指鸟兽的嘴。 雨:这里用作动词,下雨。 即:就,那就。 谓:对……说。 舍:放弃。 相舍:互相放弃。 并:一起,一齐,一同。 禽:同“擒”,捕捉,抓住。 且:将要。 弊:弊病;害处,这里指疲弊的意思。 禽:通“擒”,捕捉。 恐:担心。 为:替,给。

赏析

有一天,天气很好,太阳照在大地上,一只河蚌顺着河水上了岸,躺在沙滩上,张开两个蚌壳悠闲地晒着太阳。 这时,一只名鹬的水鸟从河边飞过。鹬鸟悄悄地落在河蚌附,轻轻地走到河蚌旁边,猛地伸着又长又尖的嘴巴,猛的捉住了甲壳内的蚌肉。 河蚌反应也很快,鹬鸟一咬住蚌肉,它就猛然合上蚌壳,紧紧夹住了鹬鸟的长嘴。 鹬鸟急了,赶紧甩动长嘴,想甩开河蚌。可是河蚌夹得很紧,根本甩不开。它们各自用力搏斗了一会儿,鹬鸟和河蚌谁也不肯相让,就这样僵持着。 双方争吵起来。鹬鸟威胁河 蚌说:"你若不张开甲壳,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你会被晒死在这里的, 我看你能撑到什么时候。 河蚌也不甘示弱地说:我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您的嘴巴抽不出来,你就会在这里饿死和憋死在这河滩上, 就这样,鹬鸟和河 蚌谁也不肯让谁。时间一长,它们俩都累得筋疲力尽。 正在这时,一个老渔夫从河滩打鱼回家路过,就从沙滩上走过。看见鹬蚌相争的情景,渔夫觉得很有趣。他悄悄地走上前去,没有费多大力气, 把两个一起抓住,高兴地拿走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ù):一种水鸟。
  • (bàng):生活在淡水里的贝类软体动物。
  • (pù):晒。
  • (qián):同“钳”,夹住。
  • (huì):鸟的嘴。

翻译

赵国将要攻打燕国,苏代为燕国去劝说赵惠王说:“今天我来,路过易水。一只蚌正出来晒太阳,一只鹬飞来啄它的肉,蚌马上合上,夹住了鹬的嘴。鹬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会有死蚌。’蚌也对鹬说:‘今天你的嘴出不去,明天你的嘴出不去,就会有死鹬。’它们两个不肯互相放弃,结果一个渔夫把它们俩一起捉走了。现在赵国将要攻打燕国,燕赵如果长期相持不下,就会使双方百姓疲惫不堪,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就会像渔夫一样乘机得利。所以希望大王您再仔细考虑这件事啊!”惠王说:“好。”于是停止了攻打燕国。

赏析

这则寓言通过鹬蚌相互争斗却让渔人得利的故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双方互不相让、结果两败俱伤,从而让第三者得利的道理。苏代巧妙地借这个故事来劝诫赵惠王不要攻打燕国,形象地指出燕赵争斗可能带来的后果,表现出了他出色的智慧和口才。这则寓言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提醒人们在处理矛盾和竞争时,要保持冷静和理性,避免盲目争斗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

刘向

刘向

西汉沛人。本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刘交四世孙,刘歆之父。治《春秋谷梁》,以阴阳休咎论时政得失,屡上书劾奏外戚专权。宣帝时,任散骑谏大夫给事中。元帝时,擢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后以反对宦官弘恭、石显专权,议欲罢退之,被谮下狱。成帝即位,得进用,更名向,迁光禄大夫,官至中垒校尉。校阅中秘群书,撰成《别录》,为我国目录学之祖。有《新序》、《说苑》、《列女传》等。 ► 5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