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酒醉後头髮散乱,依靠着栏杆发现眼前一片美景。倚仗别人搀扶我,进入仙家的境地。
一望无际的枯草,我从水路取道苏州,就随着范蠡退隐江湖离开仕途么?
注释
减字木兰花:词牌名。《木兰花》原为唐教坊曲,《金奁集》入「林鐘商调」。《花间集》所录三首各不相同,兹以韦端己《木兰花·独上小楼春欲暮》词为准。五十五字,前後阕各三仄韵,不同部换叶。《尊前集》所录皆五十六字体,北宋以後多遵用之。《乐章集》及《张子野词》并入「林鐘商」。其名《木兰花令》者,《乐章集》入「仙吕调」,前後阕各三仄韵(平仄句式与《玉楼春》全同,但《乐章集》以《玉楼春》入「大石调」,似又有区别)。别有《减字木兰花》,《张子野词》入「林鐘商」,《乐章集》入「仙吕调」。四十四字,前後阕第一、三句各减三字,改为平仄韵互换格,每阕两仄韵、两平韵。又有《偷声木兰花》,入「仙吕调」。五十字,前後阕第三句各减三字,平仄韵互换与《减字木兰花》相同。宋教坊复演为《木兰花慢》,《乐章集》入「南吕调」,百一字,前阕五平韵,後阕七平韵。兹陈五格,以见一曲演化之由,他可类推。《减字木兰花》四字句与七字句相间,句句用韵,仄韵与平韵交互,每两句为一意群,词意转折,适于各种题材,故宋人用此调者极多。《梅苑》李子正词名《减兰》。徐介轩词名《木兰香》。《高丽史·乐志》名《天下乐令》。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无题,明吴讷钞本、《苏长公二妙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寓意」。
碧玉壶:傅子立注:「《神仙传》:『壶公者,不知其姓字。卖药不二价,常悬空壶于霤上,日入之後,公辄飞入壶中。人莫见,唯汝南费长房于楼上见之,知非常人,乃日洒扫,进饼饵;公受而不谢。如此积久,公知长房笃信,语长房曰:「见我跳入壶,便随我跳入。」长房承公言,试跳即入壶矣。但见楼观五色,重门阁道,左右侍者数十人。公曰:「我仙人也,忝天曹职。所统以多时不勤,公见谪,暂还人间耳。」』《後汉书·费长房传》与所注《神仙传》小有异同。」刘尚荣按:「《後汉书·卷八十二下·〈方术列传·费长房传〉》所载壶公事与《神仙传·卷九·壶公》小异。」龙榆生笺引《後汉书·费长房传》:「费长房者,汝南人也。曾为市掾。市中有老翁卖药,悬一壶于肆头,及市罢,辄跳入壶中。市人莫之见,唯长房于楼上睹之,异焉,因往再拜奉酒脯。翁知长房之意其神也,谓之曰:『子明日可更来。』长房旦日复诣翁,翁乃与俱入壶中。唯见玉堂严丽,旨酒甘肴,盈衍其中,共饮毕而出。翁约不听与人言之。後乃就楼上候长房曰:『我神仙之人,以过见责,今事毕当去,子宁能相随乎?楼下有少酒,与卿与别。』长房使人取之,不能胜,又令十人扛之,犹不举。翁闻,笑而下楼,以一指提之而上。视器如一升许,而二人饮之终日不尽。」
连天衰草:傅子立注:「胡曾云:『黄金台上草连天。』」刘尚荣按:「句出《黄金台》诗,见宋洪景庐编《万首唐人绝句·卷五十三》,别见《全唐诗·卷六百四十七》。」
下:《苏长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调名下题作「不」。
走:傅子立注:「『走』,音奏,汉文帝曰『此走邯郸道』是也。」刘尚荣按:「事详《史记·卷一百〇二·张释之传》,云文帝『指示慎夫人新丰道曰:「此走邯郸道也。」』《集解》引如淳曰:『走,音奏,趣也。』」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句:傅子立注:「世说范蠡相越,平吴之後,因取西子,遂乘扁舟,汎五湖而去。杜牧之《杜秋娘》诗:『夏姬灭两国,逃作巫臣姬。西子下姑苏,一舸逐鸱夷。』」刘尚荣按:「勾践灭吴後,范蠡辞于王,乘轻舟汎五湖而去。事详《国语·卷二十一·越语下》:『(越灭吴,)范蠡辞于王曰:「君王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然而未云『取西子』事。又《吴越春秋》、《越绝书》均不载范蠡携西子汎五湖之事。杜诗见宋·姚宝之《唐文粹·卷十四下》、《全唐诗·卷五百二十》。」
赏析
上片写醉後所见的美景以及醉态中的奇想。首句「云鬟倾倒」,直接描写酒醉後头髮散乱的状态。次句「醉倚阑干风月好」紧承前句,当东坡醉後倚栏而望时,忽然发现了一个美的境界:「风月好」。从某种意义上说,人在醉酒後拥有本真的自我,再加上恰好与自然美景相遇,这种「酒中趣」就显得不俗了。「凭仗相扶」一句,承上句一个「醉」字,仍写醉意朦胧的状态。就在这时,东坡突发奇想,「误人仙家碧玉壶。」东坡从年轻时起就博览群籍,不免于「杂学旁搜」,神仙方术之类书籍也莫不毕览,由该词所写可见一斑。这里 「仙家碧玉壶」的神话传说,不仅紧扣上文酒醉之事,而且充分表露了东坡童真与诙谐的个性。
下片写赴杭州途中所见的景物,以及途经苏州时的怀古之思。「连天衰草」句,显示了江南仲冬时的季节特征,展现了东坡在旷野中行进时一片苍凉、凄清的景象,多少也透露出东坡在宦遊中某种疲乏、栖遑(huáng)的心态,为下文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考预伏一笔。接着「下走湖南西去道」一句,是叙事,暗写当前赴杭任之事。「湖」字「当指太湖」,并与东坡此次取道湖州至杭州的履历相印证,以确定本篇的写作时间,是颇为精当的。 「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两句,写经过姑苏时,引起对当年归隐江湖的越国功臣范蠡的联想,以及对东坡自我人生道路的思考。尽管东坡的这种思考是偶发的,并不符合东坡的「奋厉有当世志」(苏颍滨《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铭》)的人生理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云鬟:古代女子的环形发髻。鬟,huán。
- 凭仗:依靠。
- 碧玉壶:指神仙居住的仙境。
- 衰草:枯草。
- 舸:大船。舸,gě。
- 鸱夷:本义指古代皮制的口袋,也用来借指春秋越国范蠡之号。
翻译
那女子的环形发髻倾斜,醉酒后倚靠在栏杆上,风光月色真是美好。依靠他人相扶,仿佛误入了仙家的仙境。连接天边的是枯萎的野草,她沿着走向湖南西去的道路。一艘大船驶向姑苏,难道是要追随范蠡而去吗?
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一位女子醉酒后的姿态和所处的环境氛围,营造出一种空灵、美妙又略带迷离的意境。上阕写出女子的娇态和所处之景的迷人,云鬟倾倒、醉倚阑干呈现出一种慵懒而又迷人的美,而“误入仙家碧玉壶”更增添了奇幻的感觉。下阕通过“连天衰草”展示环境的苍茫,“下走湖南西去道”点出一种行程方向,最后一句“一舸姑苏,便逐鸱夷去得无”,引发读者对于女子行动目的的遐想,也给整首词增添了一份神秘和飘逸。整体用语简约,但意境深远,韵味十足。

苏轼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 3426篇诗文
苏轼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减字木兰花 · 莺初解语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 [ 宋 ] 朱敦儒
- 《 减字木兰花 · 春怨 》 —— [ 宋 ] 朱淑真
- 《 减字木兰花 》 —— [ 宋 ] 晏几道
- 《 减字木兰花 · 己卯儋耳春词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凭谁妙笔 》 —— [ 宋 ] 苏轼
- 《 减字木兰花 · 其四雪 》 —— [ 宋 ] 李子正
- 《 减兰和黍芗词韵 》 —— [ 清 ] 曲茝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