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才子传 · 李峤
峤,字巨山,赵州人。十五通五经,二十擢进士,累迁为监察御史。武后时,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后因罪贬庐州别驾,卒。
峤富才思,有所属缀,人辄传讽。明皇将幸蜀,登花萼楼,使楼前善《水调》者奏歌,歌曰:"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帝惨怆,移时,顾侍者曰:"谁为此?"对曰:"故宰相李峤之词也。"帝曰:"真才子!"不待终曲而去。
峤前与王勃、杨炯接,中与崔融、苏味道齐名,晚诸人没,为文章宿老,学者取法焉。今集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擢(zhuó):提拔,提升。
- 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唐代官职名,即宰相。
- 别驾:官名,全称为别驾从事史,也叫别驾从事。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其地位较高,刺史出巡辖境时,别乘驿车随行,故名。
- 属缀:写作诗文。
- 讽:诵读。
翻译
李峤,字巨山,是赵州人。他十五岁时就精通五经,二十岁考中进士,多次升迁后担任监察御史。武则天当政时,他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宰相)。后来因犯罪被贬为庐州别驾,去世。 李峤富有才思,所写的诗文,人们常常传诵。唐明皇将要去蜀地,登上花萼楼,让楼前擅长唱《水调》的人唱歌,歌中唱道:“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不见只今汾水上,惟有年年秋雁飞。”皇帝感到悲伤凄惨,过了一段时间,回头对侍从说:“这是谁写的?”侍从回答说:“是已故宰相李峤的词。”皇帝说:“真是个才子!”没等歌曲唱完就离开了。 李峤早年与王勃、杨炯交往,中年和崔融、苏味道齐名,晚年这些人都去世了,他成为文章元老,学者们都向他学习。现在他的文集有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这些诗作了注释,在世间流传。
赏析
这段文字简洁地介绍了李峤的生平、才学以及他的作品在当时的影响。文章开篇叙述了李峤的早年经历和官职变迁,展现了他的才华和成就。接着通过唐明皇对李峤作品的反应,突出了他的文学才华之高,其作品能引起皇帝的情感共鸣。最后提及李峤在文学界的地位和他的著作,强调了他对后世的影响。整体文字简练而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刻画了一位文学大家的形象。
辛文房
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泰定元年(公元1324)官居省郎之职。此书成于元成宗大德甲辰(公元1304),共收唐五代诗人传记二百七十八篇,传中附及一百二十,合计三百九十八人。 唐代许多诗人在旧史中无传可稽,辛氏广采资料,“游目简编,宅以史集,或求详累帙,因备先传,撰以成篇,斑斑有据,以悉全时之盛,用成一家之言”(《唐才子传·引》)其中一些史料,例如记载诗人登进士第年等,十分可贵;“传后附以论,多掎摭诗家利病,亦足以津逮艺林”(《四库全书总目》)。辛氏虽为众多的唐代诗人立传,而其主旨却似乎在因人而品诗,重点在标其诗格,而不在考叙行迹,所以其中叙述诗人生平部分,杂采文集、笔记、小说等,而又缺乏必要的鉴辨,史实的疏误甚多。相反,辛氏或摘取作家本人及他人诗文,或采择前人旧评,或在前人旧评基础上有所增饰,或自出新意,品评诗歌,则颇具启发性。所以,“此书的主要价值与其说在提供诗人传记史料方面,倒不如说是在唐诗的品评方面。”(陶敏、李一飞《隋唐五代文学史料学》)但它毕竟是唯一的一部唐代诗人传记,故历来为研究者所重视。
► 1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