笙赋
注释
- 河汾:黄河与汾水的并称。
- 曲沃:古地名。
- 孤筱(xiǎo):细竹。
- 隅隈(yú wēi):角落和弯曲之处。
- 戾(lì):弯曲。
- 簧:乐器里用金属或其他材料制成的发声薄片。
- 黄钟:古乐十二律之一。
- 擢形:使形状挺拔。
- 挝(zhuā):敲击。
- 嗢□(wà yān):形容吞咽的声音。
- 佛郁:不安貌。
- 怫□(fú wèi ):愤怒貌。
- 嵬峨(wéi é):形容山势高峻。
- 蹇谔(jiǎn è):亦作“謇谔”,正直敢言。
- 飒遝(sà tà):纷繁、众多貌。
- 懰□(liú liǔ):忧伤貌。
- 虺□(huǐ huì):疲劳致病。
- 煜熠(yù yì):光明闪耀。
翻译
黄河与汾水有珍宝,那是曲沃的悬匏;邹鲁有珍奇,是汶阳的孤筱。至于那绵蔓纷繁美丽的,浸润着灵液滋养的,角落曲折或平坦的情况,禽鸟翔集嬉戏的情景,本来是众多作者所详写的,我可以简略之。只看它制作乐器时,则审视粗细长短,使主干弯曲,裁剪成熟的簧片;设置宫音羽音,排列徵音商音,该发泄时反而静谧,满足时就高昂。管子整齐排列,声音美妙而清脆,各自坚守一处以应对,统摄主要部分成为笙。依据黄钟来展开韵调,盼望如仪凤般提升形状。描绘皇翼来插上羽毛,模仿鸾音来发出响亮声音。像鸟那样企望,轻快地飞舞;明珠在嘴,像要落下又垂着。长而弯曲的内部通畅,其余的管子向外曲折,并列华丽,参差不齐。于是就有起初宏大最终简约,先前荣耀而后憔悴,在现今低贱中激愤,永远怀念过去的尊贵。众人在满堂饮酒欢乐,唯独有人在角落独自掩泪。拿起鸣笙将要吹奏,先发出“嗢□”声来调理气息。起初雍容闲适,中途焦虑不安,最终高峻正直又热闹纷繁。不随意孟浪惆怅,好像要断绝却又放纵。忧伤地闪耀奔忙,似乎要释放却又最终匮乏,忧伤凄凉。疲劳致病而又光明闪耀,广阔而又急迫。有时迟缓平坦,有时挺拔勇猛而又急促;有时一去不回头,有时已经出来又进入。徘徊分散,连续不断。舞蹈已经开始却中途停止,节奏将要抚拍却没赶上。欢乐的声音发出则全屋人欢乐,悲伤的声音奏起则满座人哭泣。纤细的翅膀振动幽深的簧片,越过上筒通向下管,应和吹气嗡嗡声此起彼伏,随着抑扬而虚实满盈。激昂慷慨而又明晰响亮,回首踌躇而又舒缓。停止张女的哀伤弹奏,流传广陵的著名散乐。咏唱园中的桃花娇艳,歌唱枣树下的音乐急促。歌中唱道:枣树下音乐急促,红色果实累累。从前在那里,如今化为枯枝,人生不能及时行乐,死后凭什么空得谥号呢?于是奏起飞龙曲,鸣起雉鸡乐,双鸿飞翔,白鹤飞起,王子乔轻轻飞起,圣明君主心怀回归;楚王慨叹长吟,楚王妃叹息而增添悲伤。那凄凉悲苦,嘤嘤关关,就像离鸿呼唤幼子;包含和谐,和谐欢叫,像群雏跟从母亲。郁积激荡,宏大广阔,哇咬嘲□,多么聪慧;决断严厉急促,又多么曲折。至于那时光阳刚转暖,面临小河送别离人,酒酣之时只是喧闹,音乐停止太阳已西沉,乐曲刚刚停止,主人稍感疲惫,放松琴弦收起管乐器,撤下埙和篪。于是催促中席,带领友人,放下严肃面孔,提升幽深情思;剥开黄皮拿甘甜果实,倾倒青色瓷器斟美酒。光亮整齐地排列在台阶,双凤嘈杂地和鸣。遍野惊恐而放下琴,何况齐国的瑟与秦国的筝。新的声音改变曲调,奇特的韵味纵横飘逸,萦绕缠绕着歌鼓,搜罗聚合着钟律。灿烂闪耀而释放艳彩,蓬勃壮阔而气息涌出。就像秋风在燕路中吟咏,天光比早晨的阳光还重要。大不过宫音,细不过羽音,唱出章夏,引导发扬韶武,协调陈宋,混合齐楚。近的不逼迫而远的我带领,声音构成文章而节奏有次序。那政治有得失,而教化有醇薄之分,音乐之所以能把风俗转向良善,也之所以能把习俗改为丑恶,所以丝竹之类的乐器没有改变,而淫逸的风气已经形成,只有簧能研究众多声音的清浊,只有笙能聚集众多清声,卫国无法施展它的邪恶,郑国不能容纳它的淫逸,不是天下和谐的音乐,不可改变的德音,谁能做到这样呢。
赏析
这首《笙赋》对笙这一乐器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和赞美。从河汾、邹鲁的珍宝引出笙的独特之处,详细描述了制作笙的过程以及它所发出的美妙声音和能传达的多种情感。文中通过描绘不同场景和氛围下笙乐的演奏效果,如欢乐与悲伤等,展现了笙乐的丰富表现力。还提到了笙在与其他音乐形式的比较中的独特地位,强调了其对社会风俗的影响。全文用词华丽精准,如“隅隈”“孤筱”等,生动地展现了笙及其音乐的魅力与价值,体现了作者对笙这一乐器的深刻认知和热爱,也是对古代音乐文化的一次精彩呈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