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 · 兵势篇

·
孙子曰: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鬥众如鬥寡,形名是也;三军之众,可使必受敌而无败者,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虚实是也。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海。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声不过五,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色不过五,五色之变,不可胜观也;味不过五,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哉? 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鸷鸟之疾,至于毁折者,节也。故善战者,其势险,其节短。势如彍弩,节如发机。 纷纷纭纭,鬥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实待之。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译文

治理大军团就像治理小部队一样有效,是依靠合理的组织、结构、编制;指挥大军团作战就像指挥小部队作战一样到位,是依靠明确、高效的信号指挥系统;整个部队与敌对抗而不会失败,是依靠正确运用「奇正」的变化:攻击敌军,如同用石头砸鸡蛋一样容易,关键在于以实击虚。 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而用奇兵去出奇制胜。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像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像江海一样永不枯竭。像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宫、商、角、徵、羽不过五音,然而五音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听不完;红、黄、蓝、白、黑不过五色,但五种色调的组合变化,永远看不完;酸、甜、苦、辣、鹹不过五味,而五种味道的组合变化,永远也尝不完。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谁能穷尽呢。 湍急的流水所以能漂动大石,是因为使它产生巨大冲击力的势能;猛禽搏击雀鸟,一举可致对手于死地,是因为它掌握了最有利于爆发冲击力的时空位置,节奏迅猛。所以善于作战的指挥者,他所造成的态势是险峻的,进攻的节奏是短促有力的。「势险」就如同满弓待发的弩那样蓄势,「节短」正如搏动弩机那样突然。旌旗纷纷,人马纭纭,双方混战,战场上事态万端,但自己的指挥、组织、阵脚不能乱;混混沌沌,迷迷蒙蒙,两军搅作一团,但胜利在我把握之中。双方交战,一方之乱,是因为对方治军更严整:一方怯懦,是因为对方更勇敢;一方弱小,是因为对方更强大。军队治理有序或者混乱,在于其组织编制;士兵勇敢或者胆怯,在于部队所营造的态势和声势;军力强大或者弱小,在于部队日常训练所造就的内在实力。 善于调动敌军的人,向敌军展示一种或真或假的军情,敌军必然据此判断而跟从;给予敌军一点实际利益作为诱饵,敌军必然趋利而来,从而听我调动。一方面用这些办法调动敌军,一方面要严阵以待。 所以,善战者追求形成有利的「势」,而不是苛求士兵,因而能选择人才去适应和利用已形成的「势」。善于创造有利「势」的将领,指挥部队作战就像转动木头和石头。木石的性情是处于平坦地势上就静止不动,处于陡峭的斜坡上就滚动,方形容易静止,圆形容易滚动。所以,善于指挥打仗的人所造就的「势」,就像让圆石从极高极陡的山上滚下来一样,来势凶猛。这就是所谓的「势」。

注释

治众:管理众多士卒。 分数:原指辨别数量,此指军队各级的组织编制。古代军队分级管理,军旅卒伍人数有一定的规定。如百人为卒、五人为伍。 斗众:指挥众多士兵战斗。 形名:事物的形体和名称。这里指军队指挥的方式方法。 奇正:古代兵法术语。作战以对阵交锋为正,设伏掩袭为奇;交战以正面主攻为正,机动部队侧翼、突袭为奇。 所加:所向。 碫:磨刀石,泛指石。 虚实:指兵力的以实击虚。 正合:主攻部队与敌正面交战。 以奇胜:用机动部队取胜。 四时:四季。 五声:五个音阶,宫、商、角、徵、羽。 五色:青、赤、黄、白、黑。 五味:酸、甜、苦、辛、鹹。 战势:作战的态势。 相生:相互转化。 疾:急剧而猛烈。 势也:是水势造成的。 毁折:毙命,指鸷鸟捕杀小动物。 节也:节奏快的缘故。 险:疾速而迅猛。 短:短促。 弩:拉满的弓弩。 发机:扣动弩机。 纷纷纭纭:杂乱的样子。 斗乱而不可乱也:战斗虽乱而自己不可被搞乱。 浑浑沌沌:形状模糊不清。 形圆:阵形严整。 乱生于治:敌方混乱是由于我方的纪律严明造成的。 数:军队编制。 动敌:调动敌人。 形之:显露自己军队之形,即采用诱敌之法。 从:信从。 予之:给予好处。 责:要求。 择人:选择人才;一说放弃对人的要求。择,通「释」,放弃。

《孙子兵法·兵势篇》是春秋时期兵法家孙武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指出,必须善于顺应天时,善于利用地利,充分发挥人和。为将之人能做到这三点,就能「所向者无敌,所击者万全」了。
孙武

孙武

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 。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 13篇诗文